港府财困 “打土豪 分田地”重来?(图)


图为香港地产界龙头企业,李嘉诚的长江集团。(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3年11月4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怀橘综合报导)过往香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于自卖地,随着经济陷入低谷,土地价格也大幅下跌。今年已经有5块拍卖土地流标,政府收入大不如从前。那么政府将向谁开刀呢?早前有分析预计,过去几十年赚得盘满钵满的地产商很大可能成为待宰羔羊。4日,有港媒发表评论亦将矛盾指向地产商。

上月末,香港政府公布本财政年度首六个月(即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财务状况,期间整体开支为3,556亿元(港元,下同),收入为1,313亿元。计入在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发行的绿色债券(绿色债券)所得466亿港元收入后,本财政年度首六个月的财务状况为1,777亿港元赤字。

如果不计发债收入(编注:因为债款须偿还,严格讲不可算入政府的财政收入),本财政年度首六个月的财赤高达2,243亿。截至2023年9月30日,香港政府的财政储备仅余6,571亿元。

回顾今年年初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财政预算案》时曾乐观估计今年全年仅有500余亿赤字,卖地收入可达850亿。事实上,政府今年有5块地皮流标,卖地收益(连同补地价收益计算)估计亦只有约156亿元,远低于政府预计的850亿目标。

“本土研究社”(“本研社”)2日发表文章,指香港土地价格一跌再跌。以位于九龙旧机场的启德地皮为例:一块闲置中的跑道区商业地(4C区4号),土地为商业用途,可建楼面面积为863,158 平方呎。该地皮2018年在估值高峰时达到146.7亿元(下线为120.9亿元),呎价13,000至17,000元。

不过,今年该地皮的威廉亚洲官网 呎价估值只有1,500至3,600(每呎),相应地皮估值在12.9至31亿元之间,目前未见推售计划。若以最低估值12.9亿计算,5年内该土地价值大跌超过9成。

“本研社”指出,当政府财政进一步恶化和无计可施的时候将向谁开刀?

有分析人士对《williamhill官网 》表示,香港政府现在面临财困危机,除了要高薪养活一个傀儡官僚机构和立法会,还要支付庞大的警队和国安开支。

翻查政府资料,2023年香港公务员人数总计174,500人(不包括廉政公署和司法人员共约1,500人)。公务员每年的薪酬开支高达1,491亿元。

分析人士说,即使在政府财赤的情况下,上个月仍宣布立法会议员加薪1.9%;司法人员划一加薪3.62%。

以立法会为例,加薪后一般议员月薪由10.5万元增至10.7万元;可获双倍月薪的立法会主席月薪由大约21万元,增至21.4万元;可获1.5倍薪酬的内会主席,月薪由15.7万元,增至16万元。与此同时,议员的医疗津贴获相应调升,由每年3.65万元增至3.72万元;办事处营运开支等也获相应上调。至于任满酬金,则维持在任内酬金的15%。

分析人士表示,可见政府正在用金钱笼络人心来维系统治,即使在巨大财赤压力下也要给自己人,即“爱国者”加薪。那么这就牵扯一个问题:如果政府的财政储备被耗尽,钱从何来?

分析人士续指,目前香港最有钱的就是地产商,过去几十年他们赚到盆满钵满,未来政府和发展商之间的角力将成为一大看点。

可能政府将发展商“共产”,反正今日的特区政府和共产党已经没有分别,“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先例,也许换一种符合现代社会形式的“共产”,但背后本质是一样的。

另外一种可能是特区政府和地产商联手割市民的韭菜,比如将楼价炒高,百姓要用毕生积蓄来供一套房子。过去几十年政府和地产商都是楼市泡沫的得益者。在经济规律的制约下,这一招未来未必有效。

当然,如果地产商尚有良知,也可能“软对抗”,将资产转投海外项目。分析人士认为,不管怎样,在一个极权社会,最大受益者一定是政府,最大受害者一定是市民。

4日,《香港01》有评论文章将矛头指向地产商。文章指,政府拍卖的土地多次流标,有声音指责是地产商暗中联手,故意出低价迫使土地流标,迫使港府贱卖土地,进而引发库房收入大减,出现财政赤字。

还有更激烈的声音要向中央举报地产商,对他们做出惩处。文章认为这是地产商自作自受,“谁叫地产商长期赚大钱,难免让广大民众产生不满。”

不过,文章认为港府作为最大的土地供应者、最大的地产商,也是高楼价最大的得益者,有责任采取救市手段。文章建议,首先要让楼市交易量恢复正常,制造更多吸引地产商买地的诱因,包括撤销现今所有的楼市辣招。文章强调“非常时期必须用非常手段全力救市”,因为不利楼市的高息环境会维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至于文中所指的“非常手段”,大部分香港网民解读为“打地主”。有留言感叹,香港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奉行自由市场吗?拍卖时不出价都有罪?历史不断重演,文革3.0根本正在港重演。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