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的演讲道出经济实情。(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3年5月26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经济亮红灯,反弹乏力令市场失望,分析师看衰增长前景纷纷预警。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导师,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的演讲道出经济实情。
自从北京当局去年12月放松“清零”封锁防疫政策之后,外界关注中国经济复苏的情况。但是,经济和金融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解除疫情封控后的表现令人失望,原本期待的报复性消费没有出现,相反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持续走低,市场对通货紧缩的担忧有增无减。
彭博社在5月25日发表的一篇报道中指出,由于担心中国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投资者纷纷下调对中国今年经济成长的预期,警示信号遍布全球各主要市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郭朝辉说,“人们普遍下调他们对中国复苏的预期。”
彭博社报道认为,陷入危机的中国房地产业,销售在短暂反弹后又恢复了疲软之状。加上房地产开发商持续的财务困难,新的房地产项目上马遭遇了新的困难。盛博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的尼尔·贝弗里奇(Neil Beveridge)说,“很多人期待中国经济今年将会出现强劲增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中国工业生产相当脆弱的复苏。我们尚未看到国内消费的完全恢复,而且出口也是一个问题。”
那么,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
在不久前的“2023中国前海企业家峰会”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孙立平发表了“在不确定性时代寻找确定性”的主题演讲。
孙立平提出质疑:为什么(央行释放的)钱那么多,而老百姓手里没钱?为什么一方面(经济数据)那么热,另一方面老百姓感觉的却是这么冷?为什么经济增长数字那么好,但是就业情况又那么差?
孙立平道出实情:当局重要的资源都集中基础设施、高科技,包括解决“卡脖子”的先进的制造业、军事工业、政府的融资平台等等,涵盖的人口和劳动力越来越少,但是它会占有越来越多的资源;而民生相关的部分,涵盖的人口和劳动力越来越多,但是它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少。
孙立平指出,以后若干年当中,中国会面临着一个时间可能不短的经济收缩期:第一个理由,中国大规模集中消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房子和汽车消费已经到头;第二个理由,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环境,现在面临的就是全球化之后,一个重新的拆解和重组的过程;第三个理由,是疫情的疤痕效应,对整个的社会来说,进入一个低欲望社会。
孙立平认为,三年的疫情,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对人们的生活,都是一次重创。“我担心的是这样一种情况,或者说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局)会不会因为要抢回失去的三年,在刺激经济的力度上大大增加,导致新一轮经济过热、通胀走高、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然后是一堆烂尾?”
孙立平是当年习近平在清华考博士的论文导师,习近平中共十八大上位后,孙教授就被舆论称为“国师”。但他和中共前党魁江泽民当年的“国师”汪道涵不同,孙立平没有依附于政治权力。他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以保持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著称。他曾在某财经年会上表示,各级政府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授权作恶,使得中国已经沦为“与法治格格不入”的国家,他断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已经发生”,当局如果错过机会,中国必将在几年内出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