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一座拥有“亚洲第一古建”、“亚洲佛光”等美誉,同时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且令中国赫赫有名的建筑师梁思成惊奇不已的寺庙,矗立于山西省五台县的群山里。这座寺庙正是建立于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时代、与昙鸾高僧有密切关系的“佛光寺”,而其名称之由来,跟孝文帝的神遇颇有关联。佛光寺的名气,连五台山都存有传言:“先有佛光寺,后有五台山。”敦煌五代所画得的《五台山图》中,即描绘了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图像。
孝文帝欲建佛光寺之由
话说北魏孝文帝的先祖文成帝不只崇信神佛,还在现今的山西大同开凿五座石窟,雕塑巨大佛像,这即是闻名中外的云冈石窟的源起。除了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的父亲也笃信佛法,大同永宁寺及高300余尺的七级宝塔,均是他的成就之一。孝文帝就是在浓厚崇佛氛围中长大的,而他打小就崇佛敬僧,甚至是研读佛经。在掌权后,孝文帝依循惯例,建寺造塔,广传佛法。
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8年),孝文帝途经南台外围的佛光山,当时因为人马困乏,便选择一处清幽开阔的地方歇息。疲惫的孝文帝当晚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朦胧中看见一轮明月从山头冉冉升起,在光明中心里,出现骑着一头金毛雄狮的文殊菩萨。孝文帝梦醒后,只见朝阳东升,山峦都沐浴在阳光中,梦中情景隐约可见。孝文帝禁不住满心欢喜,并开始循思:自己既然遇上神异佛光,必是祥瑞之兆。于是,孝文帝就下令在此地兴建寺院,置额“佛光寺”。
上述故事,正说明文殊菩萨大名在孝文帝时期,已经传播到五台山了。据悉,当时的佛光寺有三间佛堂,十多间僧室。《清凉山志》中有载:“佛光寺,台西南四十里,北魏孝文帝建。帝见佛光之瑞,因为名。”
佛光寺首位出家的僧人昙鸾
据说,在佛光寺出家的第一位僧人是昙鸾高僧。昙鸾一生中出现诸多神奇感应,例如:他在前往五台山时,竟看见天门打开,以及层层天上宫殿呈现在面前。
关于昙鸾高僧,《续高僧传》有一段记载:“释昙鸾,雁门(今山西代州)人也。家近五台山”,十四岁时闻其“神迹灵怪,时未志学,便往寻焉,备觌遗踪,心神欢悦,便即出家。”昙鸾在出家之后,便开始精研佛经、广传佛法,终成一代高僧,并被后世推崇为净土宗初祖。魏孝静帝号昙鸾为“神鸾”,很崇信佛教的南朝梁武帝还称他为“肉身菩萨”。
这里介绍一则昙鸾与梁武帝的故事。
话说有人引荐昙鸾大师去见梁武帝,但由于梁武帝想要试探这位高僧的功夫,遂刻意妆成出家人模样,待在空无一人的大殿里。梁武帝想看看这位昙鸾大师会做出什么样的表现。结果,昙鸾眼睛一扫,遂迳直坐在法座上,将镇木一拍,再说了几句法语,便不经任何人引导,就心知肚明地走出了大殿、离开了。
梁武帝见状,当然对昙鸾是刮目相看。第二天,梁武帝正式召见昙鸾,两人相谈甚欢。
云冈石窟,主要是建造于453年到495年(太和十九年)间,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建于国都的大型石窟。(图片来源:Gisling/维基百科)
历经灭佛与佛法复兴时期
然而,到了北周,遭遇中国史上“三武灭佛”之一的武帝宇文邕灭佛时期。因此,佛光寺有三间佛堂被毁去,十间僧室被破坏。
幸好在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位知名的解脱禅师来重建佛光寺,而现今佛光寺西北一公里处,正存在着为了纪念解脱禅师所修建的绳纹砖垒砌的方形两层古塔。
继解脱禅师重建的基础上,唐朝法兴高僧又接续兴建了三层九间的弥勒大阁,内塑七十二圣贤与八大龙王等。佛光寺至此往后香火鼎盛,名声远传至敦煌、日本等地。
可惜的是,到了唐代会昌年间(公元845年),再度碰上灭佛事件。作为“三武灭佛”之一的唐武宗李炎当时下诏废佛,导致天下四千六百所佛寺遭到拆除、四万多间寺院遭到焚毁,二十六万多出家人被迫还俗。在此期间,佛光寺自当是再度遭到毁坏,当时寺内有一位和尚名叫愿诚,被迫还俗。
在遭遇武宗一连串的恐怖灭佛举措后,唐宣宗李忱继位后,则开始了一连串的复兴佛法措施。
佛光寺殿主宁公遇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愿诚和尚主持兴建佛光寺;大中十一年,在一位女施主宁公遇的支持下,佛光寺得以兴建正殿,也就是今存的大殿。在大殿佛坛左端金刚的右侧,安置一尊趺坐的等身小塑像,正是宁公遇这位建殿施主的写照。依照塑像来看,宁公遇年约四十多岁,面目丰润,身着宽袍,神情端庄。
据悉,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其妻林徽因前往佛光寺考察时,林徽因除了与宁公遇塑像拍照之外,还在殿内梁底、阶前经幢等处瞧见“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字眼,而根据研究者通过梳理相关碑碣墓志与史志文献后表示,唐宣宗一朝曾担任神策军右军中尉等要职的王元宥,应该是重建佛光寺这一大殿的主要功德主,而重建此殿的“送供人”及重建后的“殿主”宁公遇,应该是王元宥的未亡人。
虽然唐代遭遇武宗灭佛事件,但唐代诸位皇帝均选择继续扶持佛教,致使佛教在此期间发展十分快速,并在崇佛敬僧的风气下达到了巅峰。至于佛光寺则在重建之后的数十年之间,继续先前名声并达到鼎盛,声名再次远播海外。至于在宋代、金代、明清时代也曾多次修葺佛光寺,直至后来日渐凋敝。
佛光寺建筑及其壁画令人称奇
佛光寺的梁柱壮硕,斗棋雄大,屋顶平缓,柱头卷刹、门窗形式呈现古朴、典雅之姿。佛光寺庞大豪迈之象,与敦煌壁画净土变相中的殿宇非常相像,一眼望去,即可知悉属于唐末五代的产物。据悉,梁思成在初见佛光寺时,就透过它深远的出檐、宽大的斗拱及特殊的营造手法而断定是唐代建筑。
佛光寺殿内尚存唐代三十多尊的泥塑佛、菩萨、弟子、护法像,高度均在一人之上,主要的塑像除了塑法简丽,姿势还十分雄劲。殿内拱眼壁间则保留了好几幅唐、宋的佛教彩画。此外,寺内还保有唐石经幢二、唐砖塔二、唐代以前的砖塔一,所镌幢、塔铭文均证实了大殿的唐代纪年。
佛光寺最叫绝的是,寺内佛座背面存在一幅保存比较完好、长八十厘米,高三十厚米的唐代擘画。画上面绘制了天王降伏妖魔鬼怪的故事,画中央站立了一位神色惊慌、头戴花冠的女子。梁思成在探访佛光寺时曾赞叹说:“佛光寺一寺之中,寥寥数塔,凡均为国内建筑孤例,佛殿(即东大殿)建筑物,自身已为唐构,乃更蕴藏唐原塑画墨迹于其中,四艺萃聚,实物遗迹中,诚属奇珍。”
佛光寺虽然历经灭佛事件,但幸好最终仍能保存下来,并以无声语言表露过往拥有的辉煌及人们对神佛的殷殷期盼。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