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住宅多为堂、室结构,堂与室相连。堂在前,室在后。(Zhangzhugang /wiki/CC BY-SA 3.0)
“登堂入室”这则成语出自《论语‧先进》,是指学问或技艺循序渐进,而达到高深的境界。
许多人可能会有疑问,“登堂入室”说的是厅堂、内室,怎么会和学问、技艺扯上关系呢?这得从它背后的典故说起。
成语“登堂入室”的由来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仲由)生性粗犷好勇,他弹琴的声音刚烈杀伐而欠缺平和雅静的韵味。一次因而遭到孔子的批评:“子路这么弹瑟,怎么能说他是我孔丘门中之人呢?”
弟子们听到老师如此的批评子路,对子路也产生了轻蔑之心。孔子了解情况之后,发现那些弟子误解了他的话,赶忙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意思是说,子路的琴艺虽然小有成就,却未达至高之境,就好比从外面回来的人,已经进入了厅堂,却还没有走进内室。
后来,“登堂入室”引申成了学问、技艺渐入佳境的情况,而弃用了它原来的字面意思了。
古代的“堂”与“室”
古代的住宅多为堂、室结构,堂与室相连。堂在前,室在后,然而,由堂进入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先登堂阶。
一般而言,主人的地位越高,堂基就越大,登堂的台阶就越高,而且厅堂的陈设和装饰营造出的氛围,能反映出主人的学识、气质、品位和修养;室是主人起居的私密之处,是休息和睡眠的主要场所,非一般人所能进入,所以,“入室”比喻最高境界。
古代的厅堂文化
古代的房屋,“堂”不住人,是家族举行祭祀或者接待宾客等礼仪活动的处所;堂后面叫室,即内室,是可以住人的。
“堂”高大轩敞,又是祭祀的重要之地,因此古人就把父母尊称为“高堂”;母亲通常活动于东房的北部,因此用“北堂”来代表母亲;由于古时祖孙三代的家庭都活动在一个堂内,所以,同一个祖父母,父辈是亲兄弟的子孙之间,互称为“堂兄弟姐妹”。
古代的卧室文化
“堂”后面的建筑,正中间的叫“室”,因此,“登堂入室”就是指登上“堂”之后才能进入后面的“正室”。
“室”的两侧叫“房”,东边的叫“东房”,西边的叫“西房”。正中的“室”是主人所居,两侧的“房”则为晚辈或妾所居。
古代的有钱人通常有妻、妾,妻子住“室”,妾住“房”。因此,古人称妻子为“室人”,称妾为“偏房”。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