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支出甚巨,也给习近平当局出了难题。(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22年11月29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北京当局坚持“清零”防疫政策,核酸检测似乎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产生了相关的利益链条。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支出甚巨,也给习近平当局出了难题。
自从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过去三年来,核酸检测似乎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北京当局坚持“清零”防疫政策下,核酸检测业务利润丰厚。
而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按自然口径算,基本上是负增长,上半年能够达到财政盈余为正的省份没有。而去年同期,31省份上半年财政收支数据显示,仅上海市出现“财政盈余”,其余30个省份均存在收不抵支问题。但是,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封城导致第二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萎缩近14%。上海市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94.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12.7亿元。
此前很多省份为了保证防疫财政支出,不断变换方式压缩其它方面的支出,有的地方削减公共交通支出,有的地方卖景区、食堂等承包权的。最主要的,还是得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今年至今已经达到了97975亿元(人民币,下同)。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高达近9.8万亿元,这凸显地方政府财政的紧张程度。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研究员宋维骏指出,支出增加、收入减少,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各级财政捉襟见肘。其中,防疫支出却是硬性指标,包括频率不断增加的核酸检测,已经有些地方发布文件,要求核酸检测自费,就表明财政负担已经到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其它民生支出势必减少。
“天钧政经”团队认为,财权上收,事权下放,是最近十年来中央和地方矛盾的焦点。中央政府掌控七成的财权,而地方政府恰恰相反,活干的多,钱却越来越少。地方政府的收支都严重依赖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等。中央看哪个省市财政困难,都会拨款过去,哪个地方的官员经常到北京和财政部、发改委等官员拉关系,就会获得比较多的拨款。
目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只到省一级,过去两年由于疫情缘故,经济增速减缓,省级收入在减少,向地级市转移支付的能力也在减弱。过去地方政府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程度很高,但从近年来的趋势看,土地财政收入持续下滑。
11月29日,有研究团体测算,在中国每天有8300万人的核酸检测需求,即便按目前混检最低价2.6元/人来计算,光核酸检测的花销每天就要2.15亿元。
不过,各地并未公布核酸检测具体花销。以北京为例,简单地估算:2022年的常规核酸检测要求是“72小时核酸检测”,也就意味着三天一检测,北京有2188.6万人口,每人全年需要检测122次,每人次2.6元,那么一年内的核酸检测支出就达到了69.4亿,这还没有算疫情高峰期的每日一检。2021年,北京市政府卫生支出784亿元,那么也就意味着,仅全年核酸检测支出,能够占到政府卫生支出的10%以上,而实际上,这784亿主要应该用于医疗卫生管理、公立医院、中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监等多方面。
据中国财政部数据,今年前10个月,全国广义财政收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约为22.56万亿元,同比下降约9.4%;广义财政支出约为29.2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4%。前10个月支出大于收入约6.6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88%。
近期,有的城市已经开始拖欠核酸检测机构的费用。由于今年经济的急剧下滑,北京当局已要求地方政府和政府机构“勒紧裤腰带”,所谓的过“紧日子”,凸显中共二十大后,习近平带领新团队面临的经济难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