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红楼梦中的爱与礼义(图)

 2022-10-09 09: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img5.secretchina.com/pic/2022/3-9/p3110561a127154492-ss.jpg
清代孙温画的红楼梦(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的一句唱词儿,唱进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里。现在的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大多关乎鲜花与钻戒;对于古人的爱情,我们的想像也往往是才子佳人之间,轰轰烈烈的一往情深。而当今人们所理解的这种爱,真的就是美好情感的全部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一面呢?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耳熟能详的经典——《红楼梦》,探寻一个别样的情感故事吧。

《红楼梦》是一个庞大丰富的文本,似乎能够装进人生里所有的起伏跌宕。读者之所以享受阅读的过程,常常是因为我们在小说中找到了自己的投射:把心里那个不愿长大的自己投射在贾宝玉身上,把内心深处那个受伤的小孩投射在林黛玉身上,也常常把自己所向往的爱情投射在宝玉和黛玉的关系之中……然而,这种自我价值观的投射,会不会反而让我们忽视了小说中更为动人的地方呢?

《红楼梦》的开篇,在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宝玉的前身是神英侍者,而黛玉的前身是一株绛珠仙草,神英侍者用甘露为绛珠仙草浇水,后来神英侍者想要下凡间走一趟,绛珠仙草愿意一同下凡,用自己一生的眼泪去还报神英侍者的灌溉之恩,由此促成了宝玉和黛玉缘分的开端。看到这段情节的时候,或许有朋友会想起电视剧里那些穿越生生世世的爱情,似乎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足够美好。以至于朋友们常常忽略了神英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缘分始于恩情,而不是我们认为的爱情。黛玉的前生——绛珠仙草因为感念这份恩情,想要“酬报灌溉之德”,才来到人间与宝玉结缘,而宝黛在人间情感的发展实际上是这份恩义的深化。

那么来到人间的宝黛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把现代电视剧剧情投射到阅读当中的朋友们,或许又觉得宝黛因为有了前世的因缘,所以不需要缘由就能一见钟情、一往情深。我们不如先看看小说里是怎么说的:

第5回黛玉来到贾府之后,成为了众星拱月的宠儿。因为宝玉和黛玉都深受贾母的宠爱,所以他们能和贾母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原文说宝玉“与黛玉同处贾母房中,故略比别的姊妹熟惯些,既熟惯便更觉亲密。”宝黛二人从小一桌吃,一屋睡,“言和意顺,似漆如胶”。是这种朝夕相处的友谊,在安宁的岁月中渐渐积累、发展,才转变成了爱情。

所以宝黛之间的感情并不是我们在电视剧里常见的那种冲动的激情,而是有了朝夕相处的客观条件,充分的彼此了解才形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缘分”。黛玉的丫鬟紫鹃也说,“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

一时的激情是欲望的宣泄,而宝黛的关系则是细水长流的。正是因为他们的感情不流于冲动和放纵,所以书中二人之间的点点滴滴才别有一番动人之处:

第20回两人刚吵完架和好后,黛玉便对宝玉嘘寒问暖说:“分明今儿冷的这样,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qiǎn)披风脱了呢?”

第52回宝玉准备离开却又回身来询问黛玉的健康:“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细想一下,我们一生中,这样细腻体贴的有缘人能有几个呢?

还有第63回怡红院中开生日宴时,宝玉为黛玉细心打点:“林妹妹怕冷,过这边靠板壁坐。”还为黛玉拿来靠背垫着,可谓无微不至。

这都是些再平凡不过的日常小事,对于跨越百年时间的我们来说也不陌生。这其中没有玫瑰与钻石,没有轰轰烈烈,两人之间的感情甚至没有通过言语表达出来,有的只是柴米油盐中体贴入微的互相呵护。朋友们是否感受到了,在曹雪芹的笔下,真情与欲望是被分开的。真情是缘分促成的,其中的美好来自于相互照料的恩义,而恩义又是一种美好人格的体现。

那么宝玉和黛玉这份美好的人格来源于哪里呢?从他们关系的开端——神英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恩情来看,绛珠仙草的知恩图报,是一种儒家的礼教精神。所以我们的主流宣传中把《红楼梦》中人们真挚的情感当作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是对《红楼梦》的一种严重的误解。《红楼梦》并没有像宣传的那样反对儒家礼教,恰恰相反,儒家的对于人格教化是一切情节的开端。

《红楼梦》中的真情不堕于欲望,而真情也不限于爱情。第78回宝玉祭奠死去的晴雯,为晴雯撰写《芙蓉女儿诔(lěi)》这荡气回肠的一幕中,宝玉也遵从着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礼义,说要衣冠整齐,排场周全,才能表达出对于晴雯的真诚和敬意。在写祭文之前,先将晴雯平时喜欢的餐点呈上,在芙蓉花前行礼。这些礼义都是宝玉真情流露的举动,是他美好情感的表达。

反观当今,我们是否因为忘记了礼义的内涵,而不再懂得如何去爱人与被爱?在亲密关系当中,许多人过度索取,而疏于回报。得到来自有缘人的爱与善意,人们也常常有恃无恐,直到将真情挥霍殆尽。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因为缺乏礼节意识,而失去了克己和尊重。

其实,传统礼义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一种紧箍咒一样的存在,或者是一个外在的包袱。台湾大学文学系欧丽娟教授指出:“礼这个东西要发自内心的人才能够去实践,甚至透过礼的行为,它会反过来塑造我们的内心……礼教也能够去帮助你自我节制、自我调整,从而进入到文明状态里。”正因有了传统礼义的熏陶,宝玉和黛玉之间、宝玉和晴雯之间的情谊是克制而温情的,他们不会将对方当作宣泄欲望的对象。而他们关系的美好,又是我们在现代的文艺作品和生活中难以找到的。

我们的老祖宗常道“克己复礼”、“深明礼义”。传统礼义可以善化人心,升华道德,促就善缘,可惜在今天的主流宣传中却常常遭到误读。不管是红学界,百度百科,还是孩子们的教科书里,都无一例外地介绍说《红楼梦》表达了反传统、反礼教的思想,还把宝玉和黛玉视为这一思想的先驱。而事实上,像宝玉和黛玉这样出生于百年世家的贵族公子和闺秀,从小受到礼教的熏陶,礼义的内涵就溶于他们一言一行当中,也正是这份教养让他们的情谊变得如此温馨。他们又怎么可能去反对传统礼教呢?

今天不少人一提起传统礼义,就觉得是迂腐过时的思想,似乎只有让《红楼梦》与礼义划清界限,才足以证明这部巨作的先进和不朽。殊不知,传统礼义直到今天也依然有其正面的意义。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不会严格遵照古时的规范举行仪式,但对于逝者和先人的祭奠仪式依然是表达我们情感的方式。而传统伦理中所注重的知恩图报,也能促成人与人之间美好的连结。如果《红楼梦》中人真挚的情谊打动了您,让您觉得向往,不妨您也在闲暇之余翻开一本传统经典,并按照其中的教诲实践一下呢?或许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能为您的生活开启一扇新窗。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投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