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襄阳郡骆山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韩国还有一个“襄阳郡”,不光名字与中国湖北省境内的襄阳市一样,两地还存在大量相同或相似的地名、文化、风俗,甚至连布局风格也如出一辙,恍如从一个模子中刻出的“双胞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韩国和中国的“襄阳” 地同名 民同俗
中国的襄阳市坐落在湖北省西北部,扼守汉水中游。境内文化遗址众多,享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称“襄阳”一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官定取名“襄阳县”。
韩国的襄阳郡依海而居,位于关东地区三八线南侧的江原道东北部,属于江原道下辖的行政区。六百多年前的公元1397年,朝鲜半岛新罗国翼岭县改升为襄阳府,二十年后又被改为襄阳郡。
韩国襄阳郡不仅在布局上和襄阳城极为相似,更有着汉江、岘山、鹿门寺、太平楼等山水风景和建筑物。以上这些地标和建筑,翻开中国襄阳市的地图,是一找一个准。
韩国的襄阳郡对外宣传材料上曾说:“襄阳,本是中国湖北省汉水沿岸的一个小城之名,它的美丽自然景色和地理环境、人们的禀性、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态度和士大夫精神、习俗等都和我们襄阳相似。”
中国湖北襄阳古隆中。(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两个“襄阳”在文化风俗方面也是出奇的相似。中国的襄阳市一直打造宣传岘山文化,而韩国襄阳郡自从公园1416年从“府”改为“郡”以后,也有个“岘山文化祭”。
当司马炎建立西晋后,羊祜负责镇守襄阳。史书记载,羊祜常常用自己原本不多的俸禄赒济贫苦百姓和将士,能干、清廉、深得民心,同时也深受晋武帝司马炎的信任和器重。羊祜逝世时,襄阳百姓自发罢市,在岘山上为羊祜建碑立庙。后世的襄阳百姓,每每看到此碑便泪流不已,于是人们将这块石碑取名为“堕泪碑”。
在韩国的襄阳郡,竟然也有一块“堕泪碑”。这块石碑立于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但当地历史文献对“堕泪碑”的介绍是有人曾在碑前声泪俱下地诉苦鸣冤,即“其后穷民之有冤者,必抱牍碑前而泣曰:‘令监倘知此冤?’邦人至今传以为堕泪碑”。
韩国襄阳郡的“岘山文化祭”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纪念羊祜。韩国襄阳郡还留下了非常多和中国古襄阳关联密切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
比如“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是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襄阳歌》,曾广泛传唱于荆楚大地。
不过《襄阳歌》曾经一度湮没在中原的历史长河中。但韩国襄阳郡,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乐曲和音调。后被韩国翻译成韩语,改编成为《李朝十二歌》之一,在襄阳郡被广泛传唱。
韩国襄阳郡还保留着拔河这项习俗,因为拔河运动的起源地就是中国襄阳。唐代百科全书式著作《封氏闻见记》记载:“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
韩国为为什么也有一个“襄阳”?和中国的襄阳就像双胞胎
中韩两地的“襄阳”为何如此之像,究其原因还要从一场700年前的战争说起。
公元1273年,蒙古攻破襄阳后,坚守襄阳的宋朝军队被当作囚犯押到了当时的元大都。而恰巧当时蒙古人准备渡海攻打日本,所以这批襄阳军队被派到了高丽(今韩国)战场。
这些曾坚守襄阳的汉人来到高丽后,也就成为宗主国的驻军。新附军们摆脱了“囚犯”的卑微身份,获得了一定权力和尊严。但身处异乡,独望明月之际,也发现此地的山形水势、自然风光和襄阳非常相似,就把襄阳的地名、习俗、节日都搬到了高丽。
从那以后,高丽的这块地方就改叫襄阳,也就是现在韩国的襄阳郡。形成数百年后两地“地同名,民同俗”的“奇观”。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