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从一个人的守夜 到一群人的抗议(williamhill官网 )

 2022-07-03 06:1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6月3日,“六四”天安门广场事件33周年前夕,一名男子坐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守夜悼念。
6月3日,“六四”天安门广场事件33周年前夕,一名男子坐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守夜悼念。(图片来源: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1989年“六四”期间,我正在上海读中学。当时,对这件事的感受是:我不得不步行一小时左右去上学,因为当时的公交车都停运了。另一个感受是:步行经过杨浦区五角场时,看到原来的宣传栏上贴了许多反对邓小平、李鹏的标语。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记忆了。

一个人的守夜

2022年6月3日晚,一名戴黑口罩的艺术工作者宋先生在晚上9时半来到香港维园,坐在地上读《现代默剧小史》,身边放上雨伞及两支电子蜡烛。他在静坐期间被警方搜身,警员问他为何而来,他仅回应警员“No comment”。后来,现场更一度落大雨,但宋先生并未离开,撑起雨伞继续静坐,坚持留守至11点的最后死线。

以前,几乎每年都看到香港维园的盛大烛光悼念活动。当今年看到只有一个人的守夜时,感觉有时沉默也是一种力量,也可表达一种情感,也像在上演一出默剧。

一群人的抗议

2022年6月6日,有一群上海徐汇区居民,他们聚集起来,在绿色铁栅栏后面,与上海警察和官员们对峙。他们似乎在愤怒的诉说着什么,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6月1日,上海官方就已经宣布上海“解封”了,鼓励大家“复工复产”了。但这个小区的居民,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封锁”后,仍然被关在铁栅栏里面,在自己家中坐牢。

他们有的伸出手臂抗议;有的怒目相向、发声质问;也有高举手机、纪录现场的。这样的场景,在上海两个多月的封城中并不少见。抗议也是一种力量,也可表达一种情感,是现实中正在上演的纪录片。

上海人的坚持

其实,上海人并不常常做出抗争的举动,他们通常是安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也许他们心中有对现实的评判,但他们不太轻易的公开表达这种评判。只要生活能过得去,一家人有吃有喝,有住的地方,那他们就这样安静的生活下去。

但是,当吃的喝的也没了;住的地方换成了隔离方舱;有病无法就医;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想要申讨正义,却没有地方可以发声……这时,原先的安静沉默,就会变成愤怒和抗议了。

记得很多年前,有一次去上海某个地方办事。经过马路边时,看到有两位上海市民正在争吵,因为离得较远,听不清他们争论什么,也就这么走过去了。当4个小时后,我办完事情,回到同一个马路边,却看到这两位上海市民还在那里争论着。几乎和原先是同样的表情、姿态。也许,他们争论的并不是一件大事,很可能鸡毛蒜皮。但他们会为了一个道理,坚持下去,一定要获得一个说法。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