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讲堂】烧烫伤中医疗法(图)
烧烫伤大部分是因为接触滚烫液体、固体或火焰高温造成的。(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烧烫伤大部分是因为接触滚烫液体、固体或火焰高温造成的。
烧烫伤,伤及皮肤表面称为表皮烧烫伤,或一级烧烫伤,伤口会变红、不会冒水泡,往往会持续三天之久。当伤口延伸至下层真皮层,就称为二级烧烫伤,会冒出水泡,而且常会感到剧痛,需长达八周才能复原,可能会留疤。伤及全层皮肤的烧烫伤,或称三级烧烫伤,伤口会深及全层皮肤,通常不太会痛,患部僵硬无法自愈。四级烧烫伤则更进一步伤及深部组织,如:肌肉、肌腱、骨头等,这类烧烫伤多伤口发黑,烧烫伤部位部分组织流失。
烧烫伤的治疗方式,依严重程度而定。一级烧烫伤所需的止痛药剂量略多于一般剂量,较大的烧烫伤会需要在专门机构,如:烧伤中心,接受较长的治疗;冲冷水有助于缓解痛楚,并减轻伤害,但冲太久会导致失温。二级烧烫伤,处理水泡的方式还不确定,但可肯定的是,如水泡不大,保持其完整;水泡很大,要将水泡刺破。三级烧烫伤须采手术治疗,如:皮肤移植。严重烧烫伤需大量静脉输液。感染是烧烫伤最常见的并发症。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凡火烧损,慎勿以冷水洗之,火疮得冷,热气更深转入骨,坏人筋骨难瘥。……治火疮方:栀子(四十枚)、白蔹、黄芩(各五两)上三味……以水五升,油一升合煎,令水气歇,去滓待冷,以淋之,令溜去火热毒,则肌得宽也。作二日,任意用膏敷,汤散治之。”这里孙思邈是反对用冷水降温,而是建议用药水淋之。《洞天奥旨》中提出:“轻则害在皮肤,重则害在肌肉,尤甚者害在脏腑。”并明确提出:“治火烧之症,必须内外兼治。”也就是外部涂以膏药,内服清泻火毒之药。
在服用药物方面,若是火热伤津,要清热、解毒、生津,常用药有:石膏、知母、麦冬、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生地、甘草、紫花地丁等。若是气阴两伤,可清热养阴、清热生津,如:西洋参、五味子、麦冬、生地、丹皮、石斛、银花、知母、白芍等。若气营两燔,可解毒凉营,如:黄连、竹叶、生地、麦冬、黄芩、栀子、羚羊角粉、银花、甘草、玄参等。
外用药可用冰硼散、紫云膏、三黄散、生肌玉红膏等;或用大黄、黄芩、黄连、虎杖、地榆、紫草、海螵蛸、冰片,研极细末,用甘油调擦,对一、二度烧烫伤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