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拉松经济野蛮发展酿悲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1年5月24日讯】中国甘肃省白银市黄河石林景区5月22日举办一场山地越野赛,多重因素造成至少21人遇难,民间舆论直指该事件是人祸。时下,中国马拉松运动正越来越热,全民“办马”风潮兴起,马拉松经济正在加速粗放式发展。
尽管中国马拉松赛事存在比赛集体作弊、赛事成绩与奖金不匹配、赛事组织欠佳、赛事与城市融合不恰等多种问题,但丝毫不影响马拉松爱好者对于这项运动的喜爱。
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数据,自2016年以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场次呈现出直线式上升,仅2019年全国范围内共举办规模赛事1828场。从2016年到2019年,中国马拉松规模赛事增长率分别达到11%、43.47%、15.62%。
马拉松赛事数量高速增长之后,参赛人员也呈现出野蛮生长的趋势:2019年规模赛事场均规模为3898人,对比2018年场均3688人,场均增长210人,增长5.69%。2019年认证赛事场均规模11874人,对比2018年的场均10801人,认证赛事场均增长1073人,增长9.93%。
跑步规模赛事数量和参赛者增长势头良好状态下,中国规模赛事产业突破1200亿元。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由于中国马拉松自2016年开始才呈现井喷式发展,自然无法和国外成熟的产业链相媲美。
腾讯新闻数据,国外马拉松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最核心的体育竞赛表演,即马拉松赛事;第二层的体育用品销售、媒体、娱乐、博彩、医疗、旅游等,以及最外层的品牌经营、商业推广、咨询、公关、科研、建筑、房地产、会展等周边领域。
完整产业链下,自然是多样的赛事收入,如,电视版权、赞助商、票房以及赛事纪念品等。
相比之下,中国马拉松产业链较为不完善,呈现出“政府牵头、官方主办、各单位协办、企业赞助”四大特点,其收入也主要集中在政府补助、报名费、赞助商赞助以及周边衍生品收入四个板块。
艾瑞咨询数据,四大板块收入中,赞助收入是马拉松赛事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从以往A1、A2大型马拉松赛事的收入数据来看,赞助收入与赛事成本相比,比例约在50%~60%之间,换句话说,举办赛事成本的一半都来自赞助费用,而周边衍生品的收入仅仅占一小部分。
收入渠道单一下,赛事成本的支出也形成了稳定的模式:赛事奖金、赛事运营以及赛事营销。
即除了奖励给参赛者的奖金外,其它的钱都给了赛事运营和媒体推广,而一般赛事运营商的服务中包含了媒体推广。换句话,跑步赛事的钱都让打包服务的赛事运营商赚到了。
盘点中国跑步赛事运营商市场,可以发现,目前中国跑步赛事市场较为分散,按照承办赛事收入等级,可以划分为头部、中等以及小企业三个等级。
以头部企业东浩兰生为例,2015年至2020年,东浩兰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93亿、25.91亿、33.35亿、33.06亿、36.11亿、29.82亿。尽管2020年起营收较上年下降17.42%,但其营业总收入仍实现了近30亿。
除老牌头部企业外,越来越多的赛事企业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共128家体育赛事经营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为65亿,可以说资本市场看好。
以今年最近的江苏常奥体育为例,成立于2014年的常奥体育是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等十多项路跑赛事的运营方,在体育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下,今年5月,常奥体育获得以国有资本市大运河基金领头,三零柒投资、灿星基金、青枫云港、九久创投等参投的亿元级别战略投资。
常奥体育Pre-A轮就获得超亿元战略投资无疑给整个市场释放出一个良好的信号。政府支持、资本青睐、跑友热情下,这似乎预示着,中国马拉松产业潜力无限。
但在此次甘肃山地马拉松事件中,这21位参赛者的生命永远停在了这场马拉松中。21,是数字,也是21条追求健康、幸福和挑战的鲜活生命。
在中国马拉松产业蒙眼狂奔背后,行业公司、赛事主办方、赛事参赛者/爱好者、主管部门,或许都该反思此前的粗糙、简化、经济至上、各自为政。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