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王国维预言的百年灾劫 徐志摩看到的血污海(图)

 2021-05-14 12:4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国学大师王国维(左)与诗人徐志摩(右)。(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国学大师王国维(左)与诗人徐志摩(右)。(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williamhill官网 2021年5月14日讯】83岁的香港时事评论家李怡,今年4月开始撰写新专栏“失败者回忆录”,讲述他所经历的海峡两岸和香港大转折时代。在威廉亚洲官网 两篇文章中,他写到两位同时代文人——国学大师王国维与诗人徐志摩,如先知般不约而同地预告了中国的百年灾劫。

王国维是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李怡表示,他写于1910年的《人间词话》,以西洋美学观点欣赏中国古典诗词,见解独特,他年轻时买了一本,沉醉于它的美学境界;却不知道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1925年担任清华大学设国学研究所“四大导师”那几年的事。

“恐以共和始 而以共产终”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泛起社会主义思潮,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1924年,国民党引入苏联专家向列宁式政党转型,采取“联俄容共”政策。这一年,王国维在题为〈论政学疏〉的文章中写道:“于是有社会主义焉,有共产主义焉。然此均产之事,将使国人共均之乎?抑委讬少数人使均之乎?均产以后,将合全国之人而管理之乎?抑委讬少数人使代理之乎?由前之说则万万无此理,由后之说则不均之事,俄顷即见矣。”

李怡解道,要平等分配财产不可能由全国人一起去均分,而必然要由少数人代理,这少数人成为特权也就无可避免。这种特权会越演越烈,以致成为极权。王国维还在给朋友信中说:“观中国近况,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终。”其后近百年历史,证明了他的先知预言。

1927年,北伐军即将打到北京,6月2日,王国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而死,遗书上写:“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死时仅49岁。李怡认为,王国维预见到随着民国北京政权的覆灭,容纳“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环境也将消失,“以共和始,以共产终”的局面将临。“他说‘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似预见后来附共知识人‘经世变后再辱’的共同遭遇。”

现实与“天堂”中间隔着血污海

诗人徐志摩是王国维同期更为人熟知的作家。李怡说,世人都只是沉迷于他的浪漫诗作和具争议的感情生活,但他34年的短促人生中,有重要一页几乎被淹没,“因为掌权者控制了历史话语权。”

李怡写道,1925年,徐志摩游历欧洲,3月在莫斯科停留了三天,注意到人们神情阴沉,似乎不知道“什么是自然的喜悦的笑容”。他去拜访托尔斯泰的女儿,得知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国名作家的书已不太能见到,健在的重要文学家几乎都离开了苏俄。就凭这些直觉,徐志摩写下这样一段话:“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

“徐志摩以锐利眼光,预见到以极权统治去实现‘人人平等’的‘天堂’的血海代价。其后的历史证实了他的先知预言。”李怡说。

同年,徐志摩回国后接管《晨报副刊》编务,上任不久就发起了“赤白仇友”的大讨论,争论应把苏联视为“仇”还是“友”。当时一派反对把苏俄称为“赤色帝国主义”,另一派“仇俄”派则认为苏俄为害中国比帝国主义更甚,提出“苏俄名为工人专政,实则是党一党专政;名为代表劳动阶级的利益,实则愚弄、压迫劳动者;名为扶助弱小民族,实则以政治手腕侵略弱小民族”。

李怡说,作为主编,徐志摩倾向“仇俄”,形容“说狭一点,是中俄邦交问题,说大一点,是中国将来国运问题。”同年11月亲俄的左派举着“打倒晨报”的旗帜,将晨报馆放火焚毁。徐志摩发表声明,说“火烧不了我心头无形的信仰”,表示“以后选稿还是原先的标准:思想的独立与忠实……。”

“这是自由派对社会主义平等派的最后一击,但未能扭转大势。知识青年纷纷奔赴在苏俄指导下的‘革命策源地’广州,参与北伐。徐志摩说的‘中国将来国运’就这样被定格了”,李怡说。

責任编辑: 李家宏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