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圆滑人眼中的“傻子”(图)

 2021-03-11 10:2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规矩 君子 清廉 道德
圆滑人眼中的“傻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两千年前的孔子曾总结过自己的教训:“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大意是说孔子以前判断一个人,他说什么,孔子就信什么;现在孔子判断一个人,不但要听他说什么,还要观察他是否言行一致? 

孔子获得的教训至今仍有价值。自古至今,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乃是一些人的常态。正因如此,那些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人是非常难得的,在没人监督,没人看得到的时候,依然遵守自己规矩的更加可贵。

春秋时期某天半夜,卫灵公跟南子坐在一块闲谈,听见王宫外面的马路上,一辆马车由远及近快速驶来,马蹄踏在石板路上发出嘚嘚的声音,坐马车的人呢,似乎是有什么急事,赶车赶得很急速,从车轮跟路面接触震动发出的声音,可以推断车上可能只坐着一个人。马车很快就驶到王宫门外,稍稍停顿一下又响了起来,马蹄声也不像刚才那么急促了,车上的人显然已经下了车,牵马缓缓步行。马车走过王宫大门以后,重新又恢复了以往较为深重的响声,想是马车的主人又回到了车上,疾驶而去。

卫灵公对南子说,车上坐的人一定是蘧伯玉。第二天找人一问,果然不错。南子问卫灵公是怎么知道的,卫灵公说,依照规定,坐车的人经过王宫门外是要下车步行的,当时是深更半夜,路上连一个行人也没有,除了蘧伯玉谁还肯守这个规矩?只有蘧伯玉这样的君子才会这样做的。

考察一个人,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特别是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看他如何行事。蘧伯玉在夜晚经过王宫门外时,在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仍然遵循既有的规则,这种不欺暗室的自觉,确实难能可贵,这样的人,堪为真君子!

后汉书》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巴祗为扬州刺史,与客暗饮,不燃官烛。”

与此相类,宋人周紫芝的《竹坡诗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李姓京兆尹,为官清廉,纤尘不染。一日灯下批阅文书,仆人送来家书。他即吹灭公用蜡烛,点燃自己的蜡烛。待读完家信,才又点燃公家蜡烛,继续办公。

在一般人看来,在公家的烛光下读封家信,实在无伤廉洁,更算不得损公肥私,可这位京官,硬是不肯稍稍“通融”一下,因为他懂得遵守。

同样是关于点灯燃烛的事。唐代的皇甫无逸,曾担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有一次,他到下面去巡查,夜晚在百姓家里留宿。适逢灯芯将要烧完了,主人就准备为皇甫无逸换上一根。这时候,皇甫无逸竟然抽出佩刀,割断自己的衣带当作灯芯用。

历史常常惊人的相似。胡适去英国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纪念方式是撞钟,听到钟声的人要停下手头工作,静默一分钟。胡适看到一个漆匠提着油漆登梯子上墙,这时钟声响起,漆匠一手扶梯,一手提着漆桶,停在梯子中间,低头默祷。过了一分钟,他才提着油漆,继续工作。这种不欺暗室的自觉让胡适震惊。

1886年,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法国人送给美国一件珍贵的礼物:自由女神像。雕像落成40多年后的一天,美国一位剧作家乘直升机看到了“女神”全貌,他清楚地看到了雕刻精美的女神像,就连她头饰的做工都十分精美,没有丝毫瑕疵。在建造自由女神像时,雕刻家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人类会发明直升机,可他们并没有因当时的人们看不到,就忽视了对自由女神像头顶的雕刻。这种不因当时条件的局限而欺瞒世人的做法,也让这位剧作家震惊。

在那些圆滑世故之人的眼中,这些遵守者都是不懂变通的傻子。然而,您是否想过,不肯变通,不媚时宜,才保证了制度的可靠,保证了公平公正,保证了公信力的权威。无论做人还是做官,与时俱进固然重要,但总还应该有一点坚守不变的东西。

以史鉴今,正是那些遵守者,立德立功立言,用他们的不变通,撑起了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传统道德精英的脊梁。  

責任编辑: wendy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