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林郑月娥11月25日于立法会宣读《施政报告》,表示将进行通识科改革。(图片来源:香港政府新闻处)
【williamhill官网 2020年12月11日讯】反送中运动爆发后,港府和建制派一直把把学生抗争的原因归咎于高中通识科。上个月特首林郑月娥底发表《施政报告》,进行通识科改革,还批评该科自十年前推出后就争议不断。有退休中学校长撰文斥林郑《施政报告》充满政治考量,慨叹当局改动通识科,漠视相关老师付出,并质疑究竟谁是始作俑者?
据《苹果日报》报导,中学校长会昨日(10日)刊登该会荣誉总干事黄谓儒的投稿——《2020年施政报告 – 喃喃自语?自问自答?》,文章以问答形式表达其对林郑日前的《施政报告》的看法,认为长达3万多字的《施政报告》,内容缺乏细节或理据,“或许是因为内容以‘政治考量’为出发点,例如:报告中140多次提到国家、内地、大湾区、宪法、基本法、国安法。”
文章还表示,《施政报告》中提及教育的部份,亦清楚凸显其政治考量,如在报教育部份的十一段中,有四段均与“社会事件”、国民教育、通识教育等有关。故文章称,“于我来说,报告中各点都影响香港对教育,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他们,不是我这老人,将要面对‘五十年不变’,或许‘五十年不变’实在已提早改变?”
林郑在记者会上曾表示,通识科自十年前推出后争议不断,并把学生抗争的原因归咎于该科。黄谓儒校长在文中质疑,林郑将抗争与通识科直接拉上关系,背后是否有数据支持,并感叹,“昔日老师为了六个教学单元设计教材,努力研磨雕琢,当中积累的教学心得却换来‘通识科第一日已出现问题’的棒喝,究竟谁是始作俑者?何解又要通识科老师一力承担?”
黄续称,林郑在记者会上提及自己如何动用开支解决长期教席不足的问题,但现政府计划将通识科课时减少一半,质问对于老师过剩问题港府将如何处理。文章称,“要知他们的‘过剩’,是当年教育改革而带来。昔日老师配合教育局于新高中推行通识科为核心科目而修读的教育文凭、专科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现得来这样的回报,他们的教学路该怎样走下去?”黄忠告打算转教其他科目的通识老师打醒十二分精神,“免得因不是专科专教,导致教学犯错而被终生除牌。”
文章又指,认同校长和老师教导青少年认识《宪法》、《基本法》及港版国安法,但上世纪“搬字过纸”、“铁板一块”的教育方式已不合时宜,“今天如仍以单向式、灌输式着学生安然、全然接纳与尊重《宪法》、《基本法》、《国安法》,是否有效?”
近日,教育局宣布将“守法”、“同理心”作为首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及态度,文章表示,对政府是否有从青少年角度考虑推行有关教育的做法有保留,并谓教导学生奉公守法之余,也应考虑学生须学习公义、公平、乐助和反思等价值观,这些观念同样重要。
黄谓儒接受访问表示,希望林郑交代清楚改动通识科的理据,“是不是被捕的学生通识科分数特别高?”他又指,港府至今未与中学校长会讨论更改通识科细节,指本港400多位校长均期望港府尽快就该科目与学界展开讨论。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