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真实含义(图)

 2020-11-30 10:1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9

因果报应注重的是人的行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因果报应注重的是人的行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现在人们都理解成:别人咬我一口,我也咬他一口;别人瞪我一眼,我也瞪他一眼。

其实,这句话来源于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击落别人的牙齿,他的牙齿也要被打掉;如果一个人挖了别人的眼睛,他的眼睛也要被挖出来。

在巴黎罗浮宫博物馆陈列着一块巨大的黑色圆柱形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虔信神明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了迄今最古老完善的法典。汉谟拉比才略非凡,文治武功,他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开凿运河、兴修水利;建造了横跨幼发拉底河的大桥、雄伟的神庙;建立海运商船队,使巴比伦成空前强盛。

法典的序言,强调了汉谟拉比的知识与权力是神授予的。正文共282条,包括刑事、民事、贸易、婚姻、诉讼等。法典以严厉的“同态复仇”为原则,“若人毁他人之目,则毁其目”,“若人断他人之骨,则断其骨”等等。

因为法典严厉,使当时的人们保持较高的道德水准,不去做损人利己的事,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其实《汉谟拉比法典》也恰恰体现了佛家讲的因果报应,“因”能生“果”,“果”必有“因”。欠什么,还什么。

《朝野佥载》记载这么一则故事:梁朝名僧榼头师,有一次受招觐见梁武帝。当时武帝正和别人下棋,想要杀上一段,于是就信口说道:“杀却。”使臣马上就把榼头师推出去杀了。武帝下完棋说:“叫榼头师进来。”使臣回答说:“刚才陛下叫人把他推出去杀了,我已经把他杀死了。”

武帝叹息:“榼头师临死的时候,有没有说什么?”使臣回答:“他说,贫道没有罪,以前刚做和尚的时候,用铁锹铲地,不小心断送了一条蚯蚓的命,武帝当时是那个蚯蚓,现在就得到了这样的报应啊。”

因果报应注重的是人的行为,一个人做了什么事情,就要承担什么样的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欠下的业债,有的人隔世还,有的人当世还。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的是现世现报,这世做的坏事,这世偿还。

責任编辑: 静妍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