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清代自开国以来,帝王非常重视汉文化的学习,尤其推崇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特别重视皇子书法的教育,并把书法当成皇子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书法成为帝王家学。故清代皇室成员善书者众多,以康熙帝玄烨的书法最有代表性。
清圣祖康熙,即位时不满七岁,在位时间长达61年,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从小接受汉人文化教育,在位期间,组织编纂了《全唐诗》,《康熙字典》等。康熙喜爱书法,曾以擅长书法、专学明末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沈荃为师,受其影响,亦极其推崇董其昌的风格。康熙的书法颇有帖学的风范,其风格清丽洒脱。
此“清慎勤”三字是康熙皇帝所书,中上方也钤有“康熙御笔之宝”大印,书体精神挺拔。在康熙一生所书的字体中,这一幅是最成熟的风格。字匾左下角有钦训堂永璥收藏印两枚。据清王士祯《池北偶谈》载“康熙二十一年,广西巡抚郝浴疏请颁赐御笔‘清慎勤’三大字,部议俞其请,遂遣赐各直省督抚云”,此幅自在其中。
这“清、慎、勤”三字的为官之道,被后人称为“千古不可易”。“清慎勤”可称为“官箴”,典出《三国志•魏书•李通传》:“秉字玄胄,有俊才,为时所贵,官至泰州刺史。秉尝答司马文王问,因以为《家诫》曰:昔侍坐于先帝,时有三长吏俱见。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为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宋吕本中,世称东莱先生,官至中书舍人,他在《官箴》一书中开宗明义:“当官三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意思是说从政务必清正廉洁,为人切记审慎三思,办差始终勤勉尽职。他认为唯有做到“清、慎、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清,即清白、清介、清平、清明、清廉。《史记.乐书》曰: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意在强调为官为政须有清白的操守、清介的修养、清平的思路、清明的头脑和清廉的作风。
慎,即谨慎、慎重。《国语.周语》曰:慎,德之守也。古人常以慎言、慎行、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四词作为修身做事的至高标准,意在强调为官为政须言行谨慎,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警自束,在微小的事情上能够做到不随意,并且善始善终。
勤,即勤谨、勤勉、勤恁、勤恤。意在强调为官为政须尽心尽力,慇勤恭谨,勤勉奋进,勤政事,勤思考,忧虑体恤民生疾苦。
清代自康熙以后,直至清末,都把“清、慎、勤”作为座右铭。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公德》中也说过:“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个字,曰清、慎、勤。”这说明在清末,“清、慎、勤”依然是官员做官的准则。清代还把“清、慎、勤”当作了考核官吏的标准。清代对官员的考核标准是“四格八法”,“四格”是指守、才、政、年四个方面,即操守、才干、政务、年龄。其中操守的考核分三等:清、谨、平;才干的考核分两等:长、平;政务的考核分两等:勤、平。“八格”,就是官员不合格的八个方面,即:贪、酷、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不合格官员所犯过失,会根据八法中不同的条目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惩罚。
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人失去对神佛的敬畏,不相信因果报应,做不到“清、慎、勤”,就会变得临财当事不能自克、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烧毁了做人做官做事的底线,最终只能吞下自酿的苦果,教训惨痛,警示深刻。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