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9月1日展开全民病毒检测计划,但被专家质疑成效,港人也反应冷淡。(图片来源:香港政府新闻处)
【williamhill官网 2020年9月2日讯】为应对中共病毒疫情,港府9月1日展开全民检测计划,但被专家质疑成效,港人也反应冷淡。截至2日早上,只有70多万人透过网上登记参加,占香港人口不足一成。政府专家顾问直言若最终只有百多万人参加,病毒检测将欠缺代表性。
由中央“支援”、港府力推的病毒全民自愿检测计划,自上周六起接受市民网上预约登记参与,首阶段为期7天。《苹果日报》报导,至星期三(9月2日)早上8时,只有71.6万人于网上登记参加,相等于香港约750万人口的不足一成。
许树昌:若仅百万人参与欠代表性
政府专家顾问、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2日早上在电台节目直言,预约人数不算很多,若最终只有百多万人参与全民检测,未必有足够代表性。他又透露有部份已预约的市民没有出席检测,建议当局可接受即场登记的市民入内抽样,以及将某些较多人选择的检测中心延长服务一星期。
负责统筹计划的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在电台节目透露,前一天共有12.6万人采样。对于市民反应冷淡,他死撑称计划目的是检测最多数目,并非达到某一个数目才算有效。他又继续催谷参与人数,包括星期四起增加原本已经额满的检测中心名额,并考虑延长部份中心的检测期。他又将全民检测与旅游挂钩,称越多人参与检测,若只发现少量隐形患者,有助政府与外国商讨“旅游气泡”安排,让其它地区对香港旅客放心。
另外,全民检测出现冒认登记的漏洞。当局至截至早上8时共收到101宗个案指个人资料被他人用作登记,当中52宗怀疑涉及盗用他人资料,已转交警方跟进。
郭家麒斥检测成闹剧 政府反智
本身是医生的公民党郭家麒认为,检测人数无论多少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港府封关不严,又无禁足令,市民测试后照样四处流动,“即使700万人做测试,过了7至14日后已经无意义”,因此全民检测肯定是一场“大龙凤”(闹剧)。如今计划可能只有100万人参加,则更加无意义,但估计政府却要每星期花费上亿元开支,认为资源可以运用得更好。
郭家麒又质疑当局称检测有助市民外游的说法有少许误导成份,不少国家只会看入境人士在72小时内的病毒测结果,根本不会理会所谓“健康码、健康鹿”。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则在疫情记者会透露,现时需排队轮候进行检测的情况并不严重,强调市民无必要天天进行检测,全民检测的作用只是在于找出“这一刻或这一段时间有无隐形患者”。
至于有检测中心被发现处理废物时保护措施粗疏,包括将医疗废物当普通垃圾弃置。张竹君则回应指,即使是医院普通病房或门诊产生的废物,若不是利器都只会被当作普通废物,但这些垃圾也应该要包好,中心主管及承办商也应跟从当局指引处理,当局会作出检视。不过许树昌则认为,检测中心的手套和棉花棒由康文署负责处理,当作医疗废物处理会较稳妥。
医护工会斥林郑敌视专家意见
另外,特首林郑月娥连日来对质疑全民检测计划的医生专家和医护界口诛笔伐,更点名批评呼吁杯葛检测的“医管局员工阵线”。对于工会指应封关堵截病毒源头,林郑反驳称香港已严格限制入境和整合关口,抵港的大部份是香港人,认为封关不应再是议题。
医管局员工阵线副主席罗卓尧2日在电台节目强调,港府现有“国家队”资源,不应推出没有科学证据支持的计划,而是应将资源用得其所,包括做好关口管制措施,以免重蹈覆辙。但政府及建制派却多次扭曲“封关”的意思。罗卓尧批评政府遇到专业团体提出相反意见或改善建议,便会将有关团体标签为“反中央”及“反政府”,以敌对态度应对,以政治凌驾专业及公共卫生。
罗卓尧重申,封关并非禁止货物进入香港,也不是不准港人回港,而是要求所有回港人士都要接受强制隔离检疫。他相信关口管制要做到滴水不漏,才能避免下一波疫情。
《苹果日报》引述资料显示,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发现本地一宗印度海员及一宗英国机师个案,与第三波疫情80%本地个案的病毒基因完全吻合,因此推断香港这一波疫情是持续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输入个案引起。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团队上月发表的医学研究,也发现有第三波疫情患者与菲律宾及哈萨克的输入个案有关,认为大部份本地个案与同期输入个案有更密切关连。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