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金融系统又出窝案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20年7月23日讯】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几天山西省金融系统又出窝案了。先是7月18日,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 农信社)原理事长崔联会,原主任邢亮喜,原副理事长王忠泽3人落马。第二天,山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政府金融办)原局长(主任)竟晖也落马了。接着,第三天又是原中国银监会山西监管局局长张安顺落马。短短三天,从地方金融部门,到地方监管部门,再到中央驻地方监管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被整体端掉。显然,这是一场有准备之战。
虽然关于此案的直接消息还不多,但通过媒体的一些报道,我们仍然能拼接起一幅“路线图”。今年上半年,山西潞城农村商业银行把纵横资本市场的“德御系”旗下7家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对15亿元人民币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从而揭开了山西金融系统一连串秘辛。
这些复杂的资本运作游戏究竟是怎么玩的呢?简单地说,就是“德御系”一方面通过参股潞城农商行,成为其大股东,从而操纵其认购了自己旗下另一家公司的一款15亿元的信托计划,同时还利用旗下公司及其它上市公司进行担保。结果最后这一信托产品无法偿付,造成潞城农商行的这15亿元面临打水漂风险。
本来这种左手倒右手,以小搏大的游戏,包括“德御系”在内的庄家已经玩了很多年。但只要有一环断裂,这个多米诺骨牌就玩不下去了。潞城农商行信托案发后,人们才发现“德御系”多年来已经深度渗透山西的金融系统,至少控制了山西省内10家金融机构,其中六家是农商行。而农商行正是归属于农信社系统,在内部人、监管部门、不良企业三方“协作”下,整个山西农信社系统的巨额信贷损失或高达百亿元人民币。
正是因为这一连串的爆雷,惊动了高层,才有了山西省农信社紧急换帅,也才有了山西省金融改革工作会议上“严肃查处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的喊话,以及张安顺等人的纷纷落马。看完这复杂的操作,相信大多数人基本都晕了。虽然看不懂套路的细节,但这不妨碍人们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近年来全国农信社系统大案频发?
这显然同农信社的管理体制有重要关系。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不同,农信社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其管理层往往原来都是地方官员。这就使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界限非常模糊。比如山西省农信社理事长崔联会,曾是山西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发改委副主任,云南省农信社党委书记蒋兆岗、山东省农信社理事长宋文瑄,原本都是分管金融银行领域的省政府副秘书长,这就使得监管部门面对他们时非常软弱,要知道他们以前可是监管部门的上级。
农信社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个低调的庞然大物。提起金融机构,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国字头的大银行,但就全国范围而言,无论是网点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农信社都是全国老大。通过农信社以及改革以后的各类农商行,“有心人”能够撬动巨大的金融资源。但和那些大银行的集中统一相比,农信社系统的又极其分散,央行、银监会及地方政府对其都有监管职责。这也就给农信社系统留下了“灰色操作”的空间。
这次山西农信社系统窝案,让很多人比较愕然。山西这种曾因“塌方式腐败”而受到深度清理的地方,仍然还会发生这样重大的案件。也说明金融系统反腐任务非常艰巨,在那些众人目光注视不到的角角落落,在那些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基层,可能就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对农信社等地方金融系统进行改革,不仅是山西一省的迫切需要,更具有先行先试的意义。说到底,金融的意义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而不应该成为某些人的套利工具。那些花式玩法,该停止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