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兵书的智慧《六韬》(59)(图)


武王问太公说:“骑兵的战法应该是怎样的?”(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六韬》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意为六种秘密的战术谋略,内容以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问答的方式写成,对后世兵学有重大影响,宋代将其列为《武经七书》之一。

战骑第五十九

武王问太公说:“骑兵的战法应该是怎样的?”

太公答道:“骑兵作战有十胜九败。”

武王问:“十胜是哪些?”

太公答道:“敌人刚到,行列阵势还未稳定,前后不相衔结,我立即用骑兵击破敌先头骑兵部队,夹击其两翼,敌人必然溃逃;敌人行列阵势整齐坚固,士兵斗志高昂,我骑兵应缠住敌人两翼不放,时而奔驰过去,时而奔驰回来,快捷如风,猛烈如雷,从白天战至黄昏,不断更换旗帜,改变服装,使敌人惊恐疑惑,就能够打败敌人;敌人行阵不坚固,士卒没有斗志,就用骑兵进逼敌人的正面和后方,袭击其左右,夹击其两翼,敌人必然震恐;敌人日暮回营,军心恐惧,就用骑兵夹击其两翼,急速袭击其后尾,逼近其营垒的出入口,阻止其进入营垒,敌人必然失败;敌人没有险阻地形可以固守,我骑兵应长驱深入,切断敌人粮道,敌人必然陷入饥饿;敌人处于平坦地形,四面都易遭受攻击,我用骑兵协同战车攻击它,敌人必然溃乱;敌人败逃,士卒散乱,我骑兵或从两翼夹击,或从前后袭击,敌军将帅就可以被擒获;敌人日暮返回营垒,部队众多,队形一定混乱,就令我骑兵十人为一队,百人为一屯,战车五辆为一聚,十辆为一群,多插旗帜,配备强弩,或扫击其两翼,或断绝其前后,敌人将帅就可以被俘虏。上述这些,就是骑兵作战十种取胜的战机。”

武王问:“九败是哪些?”

太公答道:“凡是用骑兵攻击敌人而不能攻破敌阵,敌人假装逃跑而用战车和骑兵攻我后方,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败地;追击败逃之敌,越过险阻,长驱深入而不停止,敌人埋伏在我左右两旁,又断绝我的后路,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围地;前进后不能退回,进入后不能出来,这叫做陷入天井之内,困于地穴之中,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死地;前进的道路狭隘,退归的道路迂远,敌人可以弱击强,以少击多,这就是骑兵的没地;大涧深谷,林木茂盛,活动困难,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竭地;左右两边有水,前面有大山,后面有高岭,我军在两水之间同敌作战,敌人内守山险,外居水要,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艰地;敌人断我后方粮道,我军只能前进而没有退路,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困地;低洼泥泞,沼泽遍布,进退困难,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患地;左有深沟,右有坑坎,高低不平,看似平地,进退都会招致敌人袭击,这就是骑兵作战上的陷地。上述九种情况都是骑兵作战的死地,明智的将帅所要竭力避开的地方,昏庸的将帅所以陷于失败的原因。”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骑奈何?太公曰:骑有十胜九败。武王曰:十胜奈何?太公曰:敌人始至,行阵未定,前后不属,陷其前骑,击其左右,敌人必走。敌人行阵,整齐坚固,士卒欲斗。吾骑翼而勿去,或驰而往,或驰而来,其疾如风,其暴如雷,白昼如昏,数更旌旗,变更衣服,其军可克。敌人行阵不固,士卒不斗。薄其前后,猎其左右,翼而击之敌人必惧。敌人暮欲归舍,三军恐骇,翼其两旁,疾击其后,薄其垒口,无使得入,敌人必败。敌人无险阻保固,深入长驱,绝其粮道,敌人必饥。地平而易,四面见敌,车骑陷之,敌人必乱。敌人奔走,士卒散乱。或翼其两旁,或掩其前后,其将可擒。敌人暮返,其兵甚众,其行阵必乱。令我骑十而为队,百而为屯,车五而为聚,十而为群,多设旌旗,杂以强弩;或击其两旁,或绝其前后,敌将可虏。此骑之十胜也。武王曰:九败奈何?太公曰:凡以骑陷敌而不能破阵;敌人佯走,以车骑返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追北逾险,长驱不止;敌人伏我两旁,又绝我后,此骑之围地也。往而无以返,入而无以出,是谓陷于天井,顿于地穴,此骑之死地也。所从入者隘,所从出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彼寡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也。大涧深谷,翳茂林木,此骑之竭地也。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三军战于两水之间,敌居表里,此骑之艰地也。敌人绝我粮道,往而无以还,此骑之困地也。污下沮泽,进退渐洳,此骑之患地也。左有深沟,右有坑阜,高下如平地,进退诱敌,此骑之陷地也。此九者,骑之死地也。明将之所以远避,暗将之所以陷败也。

本文留言

作者姜太公 吕望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