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这名神童原来是佛花转世。(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清朝时期,有一个神童名叫章节,天赋异禀,孝行卓著。翰林院太史对他赞赏有加,特别赠送他一块玉佩,可惜他不久后就夭折了。太史在梦中见到他,终于知道了他的来历。
清朝时,翰林院有位太史戴公,奉命前往西秦督察学政。他按照名册依次点考生的名字,有个七岁童子提着笔袋子,登上台阶准备接取考卷。这神童名叫章节,面如冠玉,聪颖非凡。
太史见他年龄幼小,不屑一顾地说:“你来这儿干嘛?一边儿去!试院是比文章的场所,不是小孩耍闹的地方。”章节恭敬地举手作揖,回答:“童子无知,有意观览一下。”
太史问他:“你会作文章吗?如果交上白卷,我可要打板子罚你。”章节说:“虽然不敢夺得锦标,却也未必就领教板子。”
太史认为小孩信口雌黄,于是询问学宫先生,先生回答:“这孩子素有神童美誉。他的父亲名叫九如,却是久困童子试,未能取得功名。”
章九如是村里的平庸学究。太史得知章节是他的儿子,于是提醒他,如果考试作弊,必会依法追究。随即唤来随从,把章节带到几位幕僚处,防止考试作弊。
中午,太史监考完毕后回到了内庭,听见章节的喧闹声,就进屋呵斥他。他恐惧地站好,整理自己的衣冠,立在一旁聆听教训。
太史问他为何不抓紧构思,却还在那里喧闹,他回答说还没有收到试题,无从写起。于是太史便给他试题,让他坐在小桌子前答题,并给他果品糕点吃。
章节见到试题后,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很快就完成了。太史读罢其文章,连连拍案叫绝。
恰逢墙上贴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法帖,太史以其中的句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命他作对子。小章节即刻对答:“怕你不雕虫篆刻,断简残编”。几位幕僚一听,莫不拍手叫绝。
太史佯装发怒道:“小孩子也读《西厢记》吗?”即又依这句出了一道上联:“童子读《西厢》”,章节脱口而出:“大人应东井”。
太史面露喜色,接着指着庭院中的一棵大树说:“老树千年”。章节对道:“香昙一现”。太史听罢,不禁为他担忧,这话恐是不祥之兆,然而心里却也赞赏他的聪睿灵敏。
此时,天色已晚,左右侍者点上蜡烛,章节要离去了。太史轻拍他的后背说:“好自为之,一领秀才青衿,对你来说太容易了。”
章节忽然跪在地上,泪如雨下,叩头有声,极力推辞太史让他作秀才的好意。太史惊问原因,章节大声哭着,害怕说出实情会遭惩罚。太史让他只管说,不要害怕。
原来章节的父亲章九如被童子试所困好多年了。这次前来,本打算为父亲代笔,没想到却被隔离起来。他知道父亲此科没有希望了,下一科也难有作为。他乞求太史录用父亲,把他的名字除掉。
太史嘱咐下官把章九如的试卷拿过来,见他的文章写得草率,与章节的文章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太史无意录用,章节却苦苦乞求。太史怜悯他的孝心,也欣赏他的聪慧,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小章节欢呼雀跃地一拜再拜。
翌日早上,官府张榜,名单揭晓,第一名是章节还(章节的同宗族人),章九如的名字勉强附在榜尾。
太史督学结束后,启程返回京城,诸生赶来送行,章九如也带儿子章节前来拜谢。太史对他说:“你能被录取,是你儿子乞求的。乌鸦巢里飞出凤凰,怎会有这么稀奇的事?”
临走前,太史又给章节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章节,章节还”,章节对道“吕蒙,吕蒙正”。太史看着诸位先生,指着章节说:“怎能不把这孩子当成无价宝呢!”
他说完便解下玉佩送给章节,并叮嘱他多珍重,明年这个时候再把“秀才”的功名还给他,就以这块玉佩为信物。章节感激涕零,号啕大哭,看到太史远远离去,才跟父亲一起回家。
一晃半年过去了,一天太史突然梦见章节,见他手持昙花缓缓走来,向他道谢,并吟诵了一首绝句:“身本优钵罗,讬身植瑶岛。入世偿宿逋,昙花依旧好。”
当太史再次来到西秦郡时,就急着要见章节,却找不到他。后来得知小章节接受太史的训勉后,回家不久就得了天花夭折了。临终前,还紧紧地握着那块玉佩。
太史震惊不已,为章节感到无限惋惜。章九如告诉他:“孩子降生之际,他的母亲梦到一位老僧,手中拿着昙花相赠。醒来后,就生下了他。命中注定,孩子不会久住世间。”
太史恍然大悟,想起之前的对句“香昙一现”竟是谶语,梦中喻示章节已偿完世间业债,返回原来的地方。于是,太史挥笔写下《昙花记》,记录这桩佛国昙花转世而来的神童。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