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20日,无疑是人类航天史上最具划时代性的日子。美国“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阿姆斯特朗走下飞船,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阿姆斯特朗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然而这一步,对于地球上的冯·布劳恩博士来说,也是自己向梦想进发的最大一步。
如果没有冯·布劳恩,人类不可能在上个世纪登月成功。
随着“阿波罗11号”的发射成功,冯·布劳恩也成为了美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1912年,沃纳·冯·布劳恩出生于德国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有男爵爵位,是农业部部长。母亲则是一位天文学爱好者,受母亲的影响,冯·布劳恩也对宇宙产生了极大兴趣。
布劳恩从小就对各种飞行器充满好奇心,13岁时就在柏林大街上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火箭试飞”。在大学时,布劳恩认识了对他火箭启蒙的奥伯特博士,并加入了业余火箭爱好者的空间飞行协会。
然而在1932年,德军下令,禁止进行所有的火箭实验的相关研究——除非是军工项目。不过很快,这群业余火箭爱好者就被德军诏安了。1933年3月23日,布劳恩就与德军签订了协议,为军方研发火箭。虽然这会使自身受到约束,但也是实现火箭梦想的唯一途径。
1934年,22岁的布劳恩获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就是关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理论及其实用的问题。那时,布劳恩已为德军工作了两年,他的小组也发射了第二枚火箭——A-2火箭。虽然A-1没有试飞成功,但是A-2能飞到1.7公里的高度无疑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在A-2发射成功后,纳粹就马上下令将其发展为战争武器“导弹”,并加大对其项目的资金投入。布劳恩从A系火箭研制到V系导弹,也亲眼见证了用于探索宇宙的火箭变成了战争武器——导弹。
1942年10月13日,A系火箭最出色的A-4火箭试飞成功。它飞行了约200公里,高度达到100公里,在距离目标点4公里处爆炸。起先,希特勒对火箭的研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当他得知大型的A-4火箭能把近1吨的爆炸物送到200公里开外的地方时,希特勒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后来,德军将A-4火箭改名为“V-2火箭”。虽然很多时候“V-2”被称作火箭,但它实际却是一种装有专门控制设备,能自动控制飞行速度和弹道的导弹。
因此,它也是世界上首枚可控的大型导弹武器。从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火箭研发,都是从仿制V-2开始的。从天空飞行器的角度来看,V-2可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相提并论,亦是航天划时代的发明。
随着V-2的试验成功,希特勒也将这种新型的武器投入了大批量的生产。从投产到德国战败,纳粹德国就一共制造了6000枚V-2火箭,其中3745枚用于攻击英国、比利时等敌国。
幸运的是,因为当时导弹的弹道、航线、速度等都是人工计算,所以偏差较大。只有45%的导弹落到了目标10公里的范围内,并没有对盟国造成致命打击。
虽然冯·布劳恩没有参与到工厂的管理当中,但是帮纳粹设计出这种致命武器,他也难辞其咎。不过,冯·布劳恩和纳粹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因为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只想研制出冲出太空的火箭,而不是飞向战场的导弹。
不过,拥有巨大威力的V-2导弹并没有将纳粹带向胜利,德军节节落败。美国也开始了大量引进德国科学家的“回形针”计划。那时,冯·布劳恩也知道德国大势已去,决定向美国投降。
初到美国,曾是纳粹党员的布劳恩,并没有被赋予什么研制火箭的重要任务。他的任务只是帮忙培养美国的科研人员,使美国人能掌握火箭的生产与设计。
1950年4月,布劳恩领导其团队研发出了“红石”战术弹道导弹。这也是美军第一代核弹的洲际导弹的载具。然而,这枚具有将卫星送上太空能力的“红石”导弹,却没能被委以重任,不能用来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而美国的本土科研人员研发的“先锋号”火箭一直被委以重任,被公认是发射美国第一颗卫星的不二之选。但是“先锋号”却显得不太争气,总预算超支十倍还不说,计划还一再延迟。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发射人类第一颗地球卫星的计划被苏联捷足先登,这无疑是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在冷战时期,苏联这第一颗卫星上天,也激起了美苏持续二十多年的太空竞赛。但这对冯·布劳恩来说,无疑是一个可以放手实施航天计划的机会。
“先锋号”的不得力也使美国政府想起了布劳恩的“红石”导弹。在短短84天内,经过改良的“红石”导弹变成了“丘比特-C”火箭,顺利将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送入太空。
冯·布劳恩变成了美国英雄。1961年5月,肯尼迪总统宣布“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启动,一心想在登月技术上战胜苏联。(同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而布劳恩也被任命主持“土星”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1967年,布劳恩为登月活动设计出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推进器——“土星5号”:由5台F1引擎驱动,第一级推力就达750万磅。“土星5号”成功地将“阿波罗”飞船的8到17号全部送上太空。
其中最著名的“阿波罗11号”也将三名宇航员送上月球,使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开人类历史的一大步。
这时,美国的航天技术也已赶超苏联,成为世界第一。而阿姆斯特朗的这一步,也使布劳恩在科学界的声望达到了顶峰。然而,在布劳恩看来这只是征服太空的第一步。
“登月”并不是他的极限,他还想要有生之年探索更遥远的星球。很快,冯·布劳恩就提出了登陆火星的建议和设想。
其实早在20多年前,冯·布劳恩就开始幻想未来的火星探险,并将其写成小说《火星计划》。然而这本小说前前后后共18次被拒绝出版,理由都是“太扯了”。当然,连作为小说都太扯的火星计划,又怎么会获得国会议员们的同意呢。
“阿波罗计划”最初目的是先于苏联登月,美国做到了,自然也不会继续。更何况那时的美国正深陷越战泥潭,对看不到边际的太空探索热情也会迅速下降。别说火星计划了,就连开拓月球的“阿波罗计划”也在1972年被终止了。
冯·布劳恩顿时觉得已经没有新世界可以征服了,于是离开了美国NASA。
1977年初,冯·布劳恩被美国总统授予国家科学奖章。同年6月16日,冯·布劳恩因罹患癌症去世,享年65岁。
NASA用以下的话来形容冯·布劳恩:“无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火箭科学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担任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总指挥时,主持土星5号的研发,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达成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
有人说,从德国到美国,从制导弹到制火箭,布劳恩都拿捏得非常精准,是典型的投机分子。然而,无论身在何处,他有一点却从未动摇,那就是关于太空旅行的梦想。
虽然心中还有许多壮志未酬,但是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却是心满意足的。试问又有多少人,能为自己童年时缥缈的幻想,付诸终生的奋斗呢?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