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恝向其父请求离家远游,前往名山大川,寻访世外高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一位是名扬东晋的重臣,一位是自幼慕道的唐朝少年。按常理,二人无法跨越400多年的时空相见。或许是少年坚定求道之心,让时空打开一扇门,使二人有了交集。只可惜最终因少年的一念之差,错失修道机缘。
唐玄宗时期,广文馆博士郑虔的弟弟郑曙,非常博学,而且崇尚气节,乐于助人。有一天,他会见宾客,席间谈起一桩奇闻。
郑曙对众人说,《晋书》上记载的重臣郗鉴早已作古,但其实他还活着。由于故事的时间跨越了数百年,郑曙的话刚一出口,令宾客大为震惊,都想听一听究竟。
原来,郑曙有一位好友名叫段扬,曾做过定襄县令。段扬的儿子叫段恝(音夹),从小好静。也许天性使然,段恝羡慕道法,虽然还没出家,就已断绝了酒肉。十六岁时,段恝向其父请求离家远游,前往名山大川,寻访世外高人。段扬思想开明,见儿子有求道之心,很支持他,并给了他十万钱,满足他的心愿。
少年寻道巧遇童颜老叟
唐玄宗天宝五年,段恝路过魏郡,暂住于客栈。在这儿,他遇到一位拥有“童颜”的老人。这位老人骑了一头小毛驴,买了几十斤药材,全是关于养生辟谷之物。因药材还没买全,老人天天到街市上,向胡商打听。
这位老人有些与众不同,他不吃谷物。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眉毛、胡须已经白得犹如霜雪,但他的脸色却犹如桃花,白里透红,很是红润。尽管不吃食物,从老人的脸上完全看不出饥饿、营养不良的迹象。
或许,一心求道的段恝心有灵犀吧,看到老人的神态,知道他不同寻常。为表敬道之心,于是买了不少珍贵水果,美味的食物以及美酒等送给他。老人吃惊地说:“我只是山里的普通野叟,为了买药才来到这里。我不想让世人知道,你是怎么察觉的呢?”
段恝回答,因为从小好静,见到老人的举止,心里自然知道他是修道之人,所以愿意和老人待在一起。老人听了也很高兴,于是和他开怀畅饮,一直喝到晚上,又同宿一起。
几天之后,老人办完事要离开。临行之前,告诉段恝:“我姓孟,名期思,住在恒山,位于行唐县西北九十里处。”
段恝为他饯行,诚恳地祈求愿随老人同行,前往山中求道。老人看他志向坚定,就答应了。但也提醒他,山里生活异常艰苦,以前不少学道之人因忍受不了饥饿与寒冷,很多人半途而废。
因山里还住着德高望重的宿儒,孟先生需要先回去向其禀报,于是和段恝约定了时间,请他八月二十日到行唐县来。并叮嘱段恝前往孤姥庄,拜见庄里的孤姥,并在那儿等着他。
一心求道的段恝心有灵犀吧,看到老人的神态,知道他不同寻常(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拜道为师只学《周易》
段恝如期而至,果然找到了孤姥庄。庄里年迈的老婆婆见他年纪这幺小,就有求道的愿望,非常赞赏他,并为他提供丰厚的饮食及所需物品。
当孟先生到来后,看到了段恝,说道:“没想到你果真来了。”几天之后,孟先生就带着段恝进山了。
山路蜿蜒崎岖,越走越艰险,越走越陡峭,周围全是高山巨石,古藤青蔓。稍一不慎,就会跌入千仞谷底。他们走了六十里路,终于来到六位高德宿儒居住的地方。东西间的两座屋室是六位先生住所。屋前的廊房下,摆放着几个书架,收藏着两三千卷书籍。还有上千石谷物,以及许许多多的药物和数石美酒。
段恝先去拜见诸位先生。五天之后,孟先生叫他去拜见另一位老先生。但见老先生坐在绳床上,闭目参禅。段恝走上前恭敬地谒拜他。过了许久,老先生才睁开眼睛,得知他就是孟先生所说的年轻人。老先生觉得段恝不错,就让他做孟的弟子。
院子的西面临近山涧,生长着十棵松树,都是几仞[1]高。松树之下有一个巨大的磐石,可坐一百人。这块磐石上刻着棋局,几位先生闲暇时,常在石上下棋、饮酒。段恝是侍者,站在旁边看他们下棋。只是他们的棋艺不很精湛,段恝就帮着出主意,教他们走棋。后来,先生们干脆让他坐下来,与他们博奕。这几位老先生的棋艺都比不上他。
坐在绳床上的老先生得知几位先生都不敌段的棋艺,于是叫段恝过来下棋。老先生一面下棋,一面笑着对段恝说:“你想学什么技艺?”段恝还年轻,不知道求学方术,只是说愿意学《周易》。老先生请孟先生教他《周易》。就这样,段恝学了一年多的《周易》,而且越来越明白易理,善于占卜算卦,料事精准犹如神明。
一念思乡失去道缘
一转眼四年过去了。即使同住在山上,段恝也仅仅看到那位老先生出门,不过五六次。尽管老先生不吃不喝,体态却很丰腴,而容貌犹如童子一般。老先生多数时间都是闭目参禅,常年端坐在绳床上,正心参禅,一连二三百天都不出定,更别说走出屋室,欣赏山中景致了。
每次出定后,老先生或许喝一些药汁。段恝也不知道那药的名称。一天,老先生忽然说:“我和南岳诸葛仙家有约,现在必须去赴约了。”
段恝在山上住了很久,有一天忽然动了想家念头,于是请求回家省亲,并许诺会再回来。
孟先生愤怒地说:“回去就是回去了,还回来干什么!”他向老先生禀报此事。老先生知道段恝没能坚持到底,也觉得遗憾,就让他回去了。
一年之后,段恝返回山里。但见屋室依旧,门窗封闭,却不见一个人。他下山前去孤庄打探,老婆婆说:“几位先生们已经一年没来了。”因为一念思乡,错失道缘,段恝痛悔交加。
段恝还在山上时,曾问孟先生,那位老先生的姓名。孟先生取出《晋书.郗鉴传》让他读,说:“你想知道老先生,他就是郗太尉[2]啊!”
注释:
[1]仞:一个成年男子伸臂一寻即八尺长。周制一仞是八尺;汉制一仞为七尺。
[2]郗鉴:东晋辅国将军,也是一位儒雅之士,很有声望的辅政重臣。他一生历仕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三朝,曾协助平定王敦之乱、苏峻之乱。
事据《太平广记》卷第二十八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