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小姑娘欢度中国新年。(图片来源: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11月26日讯】如果你有留意国内媒体的文章,也许你会发现,这些媒体谈到海外华人甚至海归,多数报道他们的各种惨况,事实真的如此吗?一名定居加拿大快15年的华人,在微信公众号“一只浣熊”发表一篇文章,回忆自己一家人在加拿大的亲身经历,觉得国内媒体的报道不客观、以偏盖全。
笔者表示,作为定居加拿大快十五年的移民,每当看到媒体上各种文章谈到海外华人的生活就各种凄惨,她总觉得很不舒服。觉得这些人也不是故意说谎,只是以偏盖全,不够客观。
笔者表示,移民加拿大之前,她和先生在江南某城市工作生活了七年。2005年初作为技术移民来到多伦多的。
十几年后的今天,笔者依然记得,来到加拿大时是冬天。飞机抵达多伦多,在空中看到下面的城市万家灯火,其中没有一盏是她们的,她们在这个城市一个人都不认识。
落地后最初住在一个华人的民宿,然后租住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地下室。先生英语不好,只能先去上语言课,笔者在家带儿子。
一段时间后她先生开始打短工,就是那种没有任何福利一天一算账的那种。后来笔者把儿子送到托儿所也去打工。再后来先生在一个包装厂被转成正式工人。现在看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当时你若看到大群大群的各种肤色的工人,为了第二天能继续有活干卖力表现时,你就能想像成为正式工人对他们这些初来者意味着什么。
干了一年后,笔者先生决定去读书。先生和老外上司谈到想辞职去读书。本以为上司会不高兴,毕竟当年那么多人巴望能转成正式工人,而她先生现在却要抛弃这个职位。
没想到的是上司不但答应先生辞职,而且知道他们是新移民,没什么钱,居然主动给先生写了解雇信,这样他们可以拿到政府的失业金。就这样,有了失业金,又申请到政府的助学贷款(包括学费和生活交通费等,其中有一部分是不需要还的),笔者先生去多伦多的一个公立学院读计算机去了。
计算机专业是三年的课程,六个学期,读到第四个学期的时候,她先生得到一个去帝国银行实习的机会。
去实习之前,有学长好心告诫她先生要小心,因为那个银行带实习生的白人老头是种族主义者,对待实习生态度极其恶劣,尤其是中国留学生。
笔者当时非常焦虑,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先生有点书呆子气,不但英语不好,用母语也不太擅长交流的那种人。
但事情有些出乎意料,那老头和先生相处融洽,实习期过后还特别仗义地要求部门经理开一个正式职位给她先生。当时经理实在没有办法办到,但向先生保证,他想实习多久就实习多久,他们绝不关掉这个岗位。
实习生的工资没有正式员工多,但负担一家生活已无问题。
笔者在加拿大生活的第三年,特别希望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但这个希望很渺茫,因为她先生的工资只够养家,笔者当时也在修几门课程。
他们一家当时银行账户里有一万多加元,是政府给的助学贷款,打算还给政府的。有一个地产经纪给他们介绍了一个房子,半独立的,三个卧室,价格二十七万六加元,可以首付百分之五。银行的贷款当时有一个四十年期的,每月还起来的数额对她们来说似乎有可能。
就这样笔者和先生买下了这个房子。当时敢买这个房子要感谢先生实习的银行,他们若没有拍着胸脯保证只要先生愿意就可以一直实习下去,她们也不敢买。
有了专业工作经验,先生开始找银行的正式职位,后来通过了一家大银行的面试,并被录取了。从那时起一直干到现在,级别也升到了高级。直到现在,笔者一家人一直感激那个实习银行带他的老先生。若没有老先生给先生写的推荐信,先生不会那么顺利地拿下梦想的职位。
大陆来的新移民通常是在多伦多的世嘉堡和北约克两个区落脚,经济状况好转后就会向北移到万锦等新兴城市。
笔者在第一个房子里住了六七年,然后在万锦买了一幢全新的独立屋。她们一家在这个舒适漂亮的房子里已经生活了快五年了。笔者曾在多伦多一家俬立学校教了几年讬福雅思。儿子十一岁时生了女儿。四年前女儿上学她就辞职在家照顾她,同时给自己带的一些学生上上网课。对笔者来说,生活给与她的,已超出她的所求。
笔者表示,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说海外华人生活凄惨,为了面子死不回国。她真的感觉这很不客观。她表示这样的情况也许有,但绝不是主体。
另外,她还经常看到很多有名气的学者教授之类的人说,中国人一出国就爱国,是因为这些人到了海外受人欺负,才知道祖国多好。她觉得这话很让人恶心。
她认为移居跟爱国与否没有任何关系。一个民族有拓展生存空间的意识是有远见的表现,看看当年的英国和今天的英语就知道。
笔者最后表示,她们一家是移民中稍具典型性的家庭,更多的家庭都比她们发展得好,并非国内一些媒体说的那么凄惨。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