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峰教授(中)认为应该跨出德里首都圈来认识印度,否则就会像用台北看天下一样,常常会有很多地方没办法看到。(图片来源:张明天/williamhill官网
摄影图)
【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10月9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张明天采访报道)台湾亚洲交流基金会在8日发布《台印关系研究报告书》,预计年底出中、英文版。内容涵盖台印交流、政治、经贸、国防安全、智库、教育及科技七个面向。陈牧民教授表示,报告书的目地是希望透过不同面向做台印的探讨与论述,希望加强台印的合作交流。印度智库卡纳德则认为,面对北京的威胁,亚洲国家应共同思考,如何建立属于亚洲的安全架构,而非只仰赖美国。
由台湾亚洲交流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玉山论坛今登场,美加日等多国政要共同与会,并在会中首度针对台印关系发布第一本研究报告书。由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的陈牧民、印度浮莱姆大学(FLAME University)的台籍政治学副教授刘奇峰(Chifeng Liu)、印度中国分析及战略中心研究员夏海娜、两岸交流远景基金会执行长赖怡忠、印度新德里智库政策分析中心资深教授卡纳德(Bharat Karnad)、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东南亚国协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等人出席与会,针对台印关系提出重点政策建议与未来发展策略。
同时也是本书主编的陈牧民表示,台印两国虽然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但双边关系持续稳定成长,他建议两国政府应透过各种形式宣传,强化多方面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合作领域。
陈牧民(中)表示,台印两国虽然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但双边关系持续稳定成长。(图片来源:张明天/williamhill官网
摄影图)
曾任职于印度国安会的卡纳德(Bharat Karnad)表示,美国可以作为一个战略伙伴,但还是必须靠自己保护自己,不能完全依赖美国。因为“美国的利益不是我们的利益,也不是台湾或印度的利益”;所以他认为所有面对中国威胁的亚洲国家,需要发展属于自己的安全合作架构。
赖怡忠一开头就把台印关系的三个面向做分类,“单纯的台印关系”、“新南向政策里的台印关系”、“印太战略之下的台印关系”,而书中多探讨的是新南向的台印关系。
因为台湾与印度之间的连结,和其它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不太一样,是“从上而下”的,也就是官方之间先有连结再延申到民间,相较于其它国家,则是先有民间之间的交流后,才有政府进入辅助。所以显示这份报告书比其它南向国家先出现的原因。
陈牧民也补充,确实台印之间底层的交流不算太多,台湾与印度每年只有3万人互相来访;但在教育方面相较于3年前只有1000个印度留学生,现在因为新南向政策的推动,已有超过2500名的印生来台念书,凸显该政策在教育领域有显著正面影响。
身为第一位被印度聘请的台湾教授刘奇峰,则分享自身经验与观察台印文化上的差异。他说,台湾文化比较近似日本,会专注在细节上;但印度在高阶级方面,反而着重个人主义,强调展现自我的机会,因此台印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距,光是印度在地的多样性就差异很大,比联邦制的美国还要大。
“比如说在北方的德里还有北方的几个邦,也是印度教的核心地区,而我住的马哈拉什特拉邦有另外的文化,他们原本是马拉塔帝国,跟北边的蒙兀儿帝国都有战斗,所以他们的学生从小读的历史都是不一样的;还有另一边的清奈,那里也有很多台商,那边的文化也不一样,那就像印度的广东,讲的是另一种语言。”因此,刘奇峰认为应该跨出德里首都圈来认识印度,否则就会像用台北看天下一样,常常会有很多地方没办法看到。
刘奇峰还说,跟印度人工作有很多需要适应,台湾人比较善于计划,而印度人在计划上比较灵活、随性,但最后还是能顺利把事情完成。所以时常容易造成误解,这些误解从商业、教育、文化、政府上都会出现。
刘奇峰举例,像是在商业合作时,台湾人常常无法收到款项,因为印度人付款比较慢。还有台湾老板希望印度员工更投入工作,但对印度员工而言,他们认为假期、升迁,加薪也都很重要,是对他们的肯定。因此,该如何去适应,是台湾人需要学习的课题。
最后刘奇峰说,目前台湾与印度有许多计划,但受限于双方文化差异,目前发展重点摆在中文教育上,虽然中文教育顾然很重要,但其实台湾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共享。我们要跳脱“印度可以制衡中国”的思考框架,用不被中国影响的角度去看印度,我们可以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新的商业模式。
由左至右,赖怡忠、卡纳德、陈牧民、刘奇峰、徐遵慈、夏海娜等人出席与会。(图片来源:张明天/williamhill官网
摄影图)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