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式爱国主义 有人开始反思(图)
中共建政70周年,北京官方大阵仗举行国庆,处处播放爱国歌曲。但是现实生活里,并非人人都融入这样的气氛中。(图片来源 :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10月2日讯】中共建政70周年,北京官方大阵仗举行十一庆典,处处播放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但是现实生活里,并非人人都融入这样的气氛中,也有人反思,爱国是否只能有官方定义的方式。
大陆官媒央视连播了好几天各地的庆祝国庆高楼光影秀,受访者无不为国家“强大”而表示感动、自豪,昨日登场的阅兵目的也在展现国家实力。
但与此同时,知名的自由派公共知识分子如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贺卫方、张千帆,他们在社群媒体微信上的帐号于9月底都被封号,而他们只是众多在十一前夕被“舆论维稳”中的两个人。更别提其它方面,因应国庆,在快递、出入等都更加严格控管。
北京的“强大”和它对普通平民祭出的维稳力量之间,显得不相称。而在许多欢庆国庆的声音之外,也确实有些人对“爱国”有所反思。
刚从大学毕业一年的李姓民众说,她不太会为了国庆而激动,“政治对我来说,就是考试,就是让我了解这个国家说话的方式”。她大学修过传播学,认为标语都带有表演性质。
撇开意识形态的宣传,她又是如何看待爱国?李姓民众说,或许因为工作和文史相关,她认为爱国是爱传统文化,此外,还要重视历史、要知道身边发生什么事;但身处在新闻管制的国家,很多事必须上网翻墙才能知道,“所以我觉得,我没有条件爱国”。
38岁的杨姓民众曾经是在官方教育下非常爱国的孩子,中学时是抢着第一批进入共青团的学生。高三时他读到苏联作家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岛”,这本书让他开始反思:“中国是不是古拉格群岛(苏联时期的劳动集中营)?”随着接触到愈来愈多的书籍资料,如今,他对所有的爱国主义都保持警惕。
他认为,大陆式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是:把政权和国家混淆,“对国家朴素的感情,不知不觉变成对政权的拥护”;此外,官方也非常擅长运用新技术和新媒体,并用贴近年轻人的方式作政治宣传。
今年“十一”前夕,社群媒体微信里出现带有国旗和庆祝字样的头像制作程式;人民日报还推出了“爱国style”软件,社群媒体用户可以选择搭配各种民族服装,脸上一律带有中国的五星国旗。一时间,不少民众趋之若鹜,纷纷换上照片,用最便利的方式就表明自己“爱国”。
大陆民众常称呼自己的国家为“祖国”,有时还要加上“母亲”两字。有受访者分析,母亲的称呼强调的是“她养了你”,就算妈错打孩子,孩子也要体谅母亲,“这不是现代国家公民纳税养公仆的概念”。
对于外国人来说,外界对于大陆人爱国主义的警惕,还在于它确实影响了其它国家的人。那些在海外撕毁港人连侬墙、阻挡维吾尔族和藏族人在国外大学发表演说的中国人,只因为对方意识型态可能与其不同,就破坏别人的表达自由。
杨姓民众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并观察与他人的互动,认为许多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也会反感,但在官方封闭其它资源的情况下,如果这些人毕业后不再读书,他们的思想资源就相当有限,久而久之,官方的灌输也就内化成自己的思想。
附注:原标题为“中国式爱国主义 有人投入有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