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帝王、官员外出时护卫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称为仪仗。图为明人《入跸图》局部。(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早期被称为“簦”。据说伞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黄帝,被称为“华盖”,后来成为皇帝和官员车辇上的“盖”或称“罗伞”,而百姓使用的雨伞据传是春秋时期鲁班的妻子发明的。
晋朝崔豹着《古今注・舆服》:“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像,故因而作华盖也。”
这里说的“华盖”,实际上是吉祥云。伞状的五色祥云被认为是上天护佑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而出现的。因此后来历代帝王出行时都带伞盖,除了吉祥用意,还是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黎民。
古时的“伞”被称为“盖”,是宫廷仪仗中不可缺少的仪仗之一,规定严格,地位不同,伞盖的大小、颜色均不一样,不得超越违制。
在《晋书・舆服志》(《晋书・志第十五》)中记载,伞的用料、色彩、尺寸就像头上的乌纱,身上的朝服一样,因官职大小,而有不同的规格。如汉代规定:食粟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用黑伞,三品以上的官员用青伞,而宋代则天子用红黄二色,庶僚一律用青色等。
伞的用料、色彩、尺寸就像头上的乌纱,身上的朝服一样,因官职大小,而有不同的规格。图为清代冷枚《人物画幅轴》。(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而遮阳挡雨的、可撑合的伞据说是春秋时期鲁班的妻子发明的。《玉屑》上记述,第一把雨伞就是鲁班的妻子云氏送给丈夫出门给人家盖房屋时用的。
据传,鲁妻因为看到鲁班每日早出晚归,还要被烈日曝晒、大雨浇淋,十分心疼,便萌生制作一种能遮阳挡雨之器具的念头。后来她尝试将竹筒劈成细条让其张开,在上面蒙上兽皮,便创造出伞,并有一大一小两把,大的在工作时架在身边,小的则可随身携带,使鲁班就算出门也不怕碰上艳阳暴雨,无处躲避。
《伞物记源》记载,古时的伞初多为丝帛制作,纸发明后便出现纸伞,汉代后,人们采用较为廉价的涂上桐油的纸来制雨伞。唐宋时,纸制油伞开始普及民间。到清代,出现了精工彩绘的花伞。
因为伞有象征荣华富贵的意思,所以古时民间婚礼迎娶中也有打伞的习俗。竹为伞骨,纸作伞面,圆圆的伞面意喻美满;“油”字谐音“有”,“纸”字谐音“子”,正体“伞”字是“人”字之下有多个“人”字,寓意多子多孙。而竹子及红色有避邪之意。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需为新娘撑起红色的油纸伞。
(文章原标题为:伞源于黄帝?除挡风雨也遮荫庇护)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