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报道称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5月29日讯】最近一段时间,河南的南阳火了,这么一个小城市,之所以频频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是因为这里诞生了一个足以影响全世界的伟大发明,水氢汽车!5月23日,河南《南阳日报》头版发布了《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的文章,其中说到“水氢发动机在我市正式下线,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这么一项伟大的技术,是由一个叫做青年汽车的公司带来的,但是这家公司的名声却不怎么好,他成立于2001年,法定代表人叫做庞青年,据说曾经加入过与瑞典萨博汽车合资的公司董事会,后来又跟荷兰的跑车公司世爵产生过合作。一开始混迹于济南一代,但后来被列入了僵尸企业,还爆出了拖欠货款被列入失信名单等丑闻。不过总体来说,这家企业之前一直是不温不火,直到这次水氢发动机的报道,才变得尽人皆知。
按照青年汽车和庞青年的说法,他们的汽车,加入清水之后,就能跑,1升水能跑1公里,而且车内还有过滤装置,排出的也是清水,然后还可以饮用。当然,庞青年也多次强调,这里面重要的是一种金属催化剂,加了这个催化剂,才能把水变成氢气,然后才能再有氢气转化成动能。但至于这个神秘的金属催化剂到底是什么,他的工作原理和化学原理,庞青年却始终不愿意透露。
这事让大家联想起了25年前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的一集,当时一个村里无业游民二混子季春生,也提到过类似的发明,叫做点水成油,加入一点东西在水里,水就自然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氧气助燃,然后一桶水就跟汽油一样燃烧。直到烧完为止,当然这个是为了喜剧效果,胡说八道一通,大家哈哈一笑,没想到25年后,真有人把这项技术带入了现实。
对于不懂的事情我们要抓紧学习,后来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看到,有真正的专家站出来演示,水在加入一种铝合金粉末之后,确实可以被分解成为氢气,也可以被点燃,这在原理上是可行的,而且在美国和日本已经有过类似的研究。其实这个事我是信的,因为在我们上初中化学课的时候,老师也给我们做过类似的实验,通过加入一种粉末可以把水变成氢气,也可以通过电解的方式把水变成氢气。
但问题是这两种方法,用在汽车驱动上是否可行,首先,电解的方式肯定不可信,因为制造氢气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电能,所以不可能先消耗电能,再去转化氢气。其次,加入催化剂目前来看也不太可能,因为效率太低了。现在需要9公斤铝合金粉能够产生1公斤的氢气。这就太逆天了,一辆车上以后全都得拉着这种催化剂,而且你还跑不了多远。所以目前根本就不太可能。
而且从成本来看,一公斤氢气大概在60块钱左右,生产成本大概在35-45之间,而铝合金粉末的成本大概在10块钱一公斤,也就是说花90块钱,去买一个大概60块钱的东西,这显然亏大了。
所以这个事很可能不太靠谱,而且庞青年也是越吹越玄乎,说加水就能跑,水还能过滤成饮用水,这就越来越玄幻了,甚至如果他在回收回来,就成永动机了。以至于大家都把这个事跟骗子联系在了一起。但其实如果理性看待的话。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水制氢气是可行的,只是效率很低。目前还没办法应用于民用汽车动力。
2、氢能确实是新能源,氢能汽车已经可以上路了。但是需要直接加氢气,目前还做不到用水去转化。
3、所谓水氢发动机,如果要不计成本,不考虑效率。可能也不是完全不存在。有可能花费大价钱,通过各种保障,做个模型样品,跑个几公里测试一下,也是有可能的。就像我用冰块做空调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大不了就充电2小时,通话5分钟。
我们肯定不是为了要给这场闹剧正名什么,反而对这种事情也是比较反感,很显然这不是一个创新该有的态度,而是一种伪创新,忽悠式创新,假装很高大上,而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其实跟变魔术也差不了多少。背后肯定是一些经济利益在作祟。所以,我们也要提醒各地政府,不要就技术讨论技术,而是要站在投资的角度去审视一个技术的发展,到底有没有价值。他是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像9公斤粉末出1公斤氢气这种事,现在肯定还不能算是什么创新,还需要好好的回炉深造。
另外,我们也需要给技术耐心,一开始的创新也都是丑陋的,最早的汽车也并不比马车跑得快,但他代表了技术的方向,我们踏踏实实的做研究,也没准未来会出现1公斤粉末出9公斤氢气,甚至90公斤氢气的情况。
所以,综合来看,应该给技术创新多一些包容,但也要防范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你老老实实的在实验室里,做你的实验,我们应该支持这种研究,但是你说技术成熟了,马上就要几十个亿的投资,这就有收智商税的嫌疑了。大家的口诛笔伐,也是没错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