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哈佛校长(Andrea Verdelli/Pool/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3月25日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四(21日)起展开欧洲三国访问。同一天,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讨论如何定位与中国的关系─这是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30年来,欧盟峰会首次再聚焦对华战略。欧盟此次摆出了枪口一致对准北京、姿态强硬的立场。然而,30年忽悠过去,欧盟这次真能对华采取团结战略,有效制衡中国吗?
30年前天安门屠杀事件震惊全球,欧洲共同体12国家和政府元首对中共当局的野蛮行径采取了包括暂停双边部长级高层接触,中断共同体成员国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实行对华武器禁运等6项制裁措施。但高层接触和文化交流在颁布数月后便以顺道过境和其他缘由破除,名存实亡,迫使欧洲理事会不得不于1990年取消对中国的限制措施,恢复与中国政经和文化关系─从颁布措施到解除,连一年时间都不到。
这当中唯一没有解除的措施是对华武器禁运。但欧洲各国在落实这项禁令上却各有一把算盘,精准盘算如何在欧盟的武器出口行为准则中见缝插针,依各自国家利益诠释对华武器禁售令。英国认为禁令只限制不得出售“致命性武器”给中国;法国认为武器禁令未涵盖高科技在内。我们因此看到英国不卖战机但出售战机零件给中国;法国则邀请中国参与欧洲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伽利略计划。
当然,这项禁运也阻止不了欧洲各国执意落实此前已与中国签署的军售合约。根据这个理由,德国在这段期间出售了中国潜艇需要的柴油引擎,法国提供中国雷达和军舰用导弹,意大利在禁运颁布后也继续执行之前已与北京签署的出售导弹和飞机合同。实际上,欧盟统计显示,过去30年,欧洲对华军品出售额早已翻倍。
河东河西30年,中国和欧盟都发生巨大改变。对华军售禁令从未在欧洲各国有效落实。如今,这项禁令的解除对中国而言,扳回政治颜面已比取得军武更重要。当初,受到天安门大屠杀震撼的欧洲希望中国可以拿一些人权和公民权变革来做交换,但最终操演的仍是以守住各自利益为先的“买卖外交”。
此次欧盟领导人在习近平出访欧洲抵达意大利时,在布鲁塞尔讨论对华新战略寻求因应中国“一带一路”和中国资金在欧洲扩展的威胁。对以德法为轴心的老欧盟,这是非常真实的一刻。面对已不再矫饰的中国,欧盟拟定了10项行动计划把中国视为经济和政治上的全面竞争对手,希望在4月9日欧盟与中国举行欧中峰会前欧盟领导人能达成统一阵线。
从目前的氛围分析,欧盟领袖对达成对华新战略,包括在贸易上采取更强硬立场、限制华为在5G科技的参与,应不致有太大争议,峰会中各国领袖都将行礼如仪就此达成共识。关键是,接下来如何落实,是否会落实。不顾欧盟和美国压力执意在习近平这次访问时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意大利,会是第一个公开坦承“不想错失良机”的欧盟成员吗?答案很清楚,意大利肯定不会是唯一。
从30年前欧洲共同体12政府元首对华采取的制裁措施未能有效执行的经验观察,30年后扩建的欧盟28国(包括尚未完成脱欧的英国在内)对中国的策略和利益,只会更复杂。何况,中共早已摸索到这个超国家主权实体结构的弱点,精心挑选欧盟会员国,各个击破。面对中国,不能团结的欧盟,最终可能还是只能当一只纸老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