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在两会结束的总理记者上再次提到风险。(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3月16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两会结束的总理记者上再次提到风险,中国央行日前也再次表态化解“灰犀牛”风险。众多的学者和分析人士指出,冲向中国经济的灰犀牛不止一头。
全球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显然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亦成为中共政府“两会”结束时总理记者会的首个问题。对此,中国总理李克强再次明确表态,中国不搞超发货币、大规模提高赤字率、所谓“大水漫灌”的应对举措,而是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以激发市场活力。
3月15日,李克强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总理记者会上,针对涉及中美贸易谈判、营商环境、民生就业等经济社会政治外交问题,他都一一予以回应,同时表示提高赤字率是为后续中国稳经济和控制财政风险稳定留有余地。
而在10天之前的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共21次提到了“风险”,无论是总结去年工作,还是展望2019年的中国经济,“风险”几乎成为最高频的词语。李克强表示政府工作重心已经从“去杠杆、防风险”转移到“稳增长”上面来,然而在防风险这件大事上,仍然是要避免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事件。
中国央行网站14日发布消息称,央行会议提出,既要着力化解重点领域的“灰犀牛”风险,也要着力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同时要把重点放在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上……
中国经济各领域主要存在哪些风险?应该如何有效防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中国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19年仍可能处于风险易发高发期,一是一些领域的“灰犀牛”风险仍然存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规模大,债券市场违约风险上升,房地产市场风险可能在某些局部显现,可能传导至金融机构;二是重点存量风险依然突出。个别金融控股集团、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可能暴露,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网络借贷风险仍需关注,非法金融活动仍处高位;三是金融市场对外部冲击敏感度高,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交叉传染可能性加大;四是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收缩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显现,部分新兴经济体脆弱性上升,对中国金融稳定都会产生影响。
日前官方数据显示,反映中国经济运行形势的前两月工业、消费和投资数据均低位徘徊,其中工业同比增速降至17年新低,继此前进出口数据的下滑,进一步印证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一季度料难以摆脱下行趋势;至于何时可以拨云见日?只能迷雾中边走边看。
中国经济学家许小年在去年底的公开演讲中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趋势将是一个长L型,三头“灰犀牛”就在前方等待,它们随时都可能冲过来:
第一头“灰犀牛”,是工业化的红利已经耗尽。新旧动能交接的时候出现了一段空档,这个空档宏观上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微观上表现为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
第二头“灰犀牛”,是中国经济内部的负债率越来越高。从2008年以来,由于政府采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人为地维持经济增长,使得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方面空间都越来越小。并且由于长期的使用货币刺激,使得中国经济内部的负债率越来越高。
第三头“灰犀牛”,是中美间的贸易摩擦。中美贸易的趋势在短期之内是无法改变的,中国今后还将面临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不断发起的贸易纠纷。
在这三头“灰犀牛”中,许小年认为内忧远远大于外患。
“黑天鹅”与“灰犀牛”
黑天鹅事件(英文:Black swan event)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它具有意外性;它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人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
所谓“灰犀牛”是与“黑天鹅”事件相互补足的概念。
“灰犀牛”这个比喻源于经济学家米歇尔・渥克的著作《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米歇尔・渥克认为类似以“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可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