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角度讲,让统治者遵守和推行神的教化是维护民众利益的最有效办法。这也是孔子和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大学》是儒家文化里面争议最多的一篇文章。笔者认为现在是到了应该给它正本清源的时候了,还原儒家文化的本来面目,分清善恶,让世人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就从《大学》的第一句看儒家文化是如何被变异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明德
要读懂《大学》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春秋时代“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百姓生活困苦。孔子想使统治者恢复周朝的礼乐教化。但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孔子只好回家收徒讲学传播自己的学问。《大学》第一句就是阐明儒家学说的宗旨。笔者认为这里“明德”的明字与“明令禁止”的明字是同一个意思。“明德”就是有明文规定的道德规范或者是已经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道与德如何理解呢?道家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德一般是指符合天道的思想行为。对一般民众而言,天道是看不见的,不知道怎样的思想行为才符合天道。所以神要传文化给人,规范人的思想行为。这就是明德。“明明德”就是明教化。
我们看儒家文化并不是哪一个人头脑一热发明出来的,而是历代圣王以及许多修道的人留下来的文化。如伏羲女娲定嫁娶礼,舜帝尚孝,禹王尚忠等。到了周朝的时候,礼乐教化已经十分完善。现代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社会是一个早熟的社会。这是站在“进化论”或“无神论”的基点上看问题。其实东西方文化都是神传的。西方文化如《旧约全书》的“摩西十戒”就是耶和华通过摩西给以色列人定下的道德规范。而中国的神传文化更为丰富和完善。大洪水之后,西方社会的文明都被毁掉了,一切从头开始。而中国的舜帝派大禹治平洪水之后就已经开始办学兴教了。
据古籍记载,舜学道于务成子。舜用自己的一生演译孝悌的内涵。他所到的地方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这是道德教化的力量。舜正式登上帝位后开办学校,请修道的人做老师,确立以“孝”为办学的宗旨,并在学校里供养老人,亲自带学生拜老师拜长者,给后人留下孝文化。在学校里供养老人的习惯一直延续到汉朝。所以笔者认为明德是指有明文规定的道德规范,或者是已经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儒家文化的宗旨是要传承神的教化。
我看到书本上的注解是把明德解作光明之德或解作光明正大之德。这是不对的。符合天道的思想行为本来就光明正大。就不需要再来一个光明正大去修饰它了。把明德解作光明正大之德会使儒家文化脱离了与神传文化的联系,使儒家文化变得浮而无根。
我们再来看看“亲民”应如何理解。笔者认为亲民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神的教化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是能够被人接受的。如果不被人接受就不能称为亲民了。如孔子讲:礼失而求于野。就是说虽然统治者失去了应有的道徳规范,但是在民间的老百姓还是遵守人的道德规范,还可以在民间追寻到过去神的教化。这说明神的教化是符合人性的,是能够被人所接受的。这是亲民的一个方面。亲民的另一层意思是指传承神的教化是为了保护民众。从人的角度讲,让统治者遵守和推行神的教化是维护民众利益的最有效办法。这也是孔子和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周公提出的:“明德慎罚”也是体现亲民,保护民众的思想。从修炼人的角度看,人是神造的。因为人具有神的形像,所以对人是有道德要求的。如果人失去了做人的道德规范,就不配当人,就会被神消灭。所以说传承神的教化是为了保护人。这是亲民的另一个方面。
我们还可以从外来文化中找到佐证。《旧约全书》中讲到耶和华是造就以色列民族的神。耶和华一直看护着以色列民族。当以色列人遵守神的约定的时候就能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当以色列人违背神的约定就会有外族入侵,甚至沦为奴隶。以色列民族原本有十二个分支。有十一个分支的以色列人由于没有遵守神的约定,在二千年前就已经在历史上消失了。以色列民族只留下犹太人这一分支。这就说明传承神的教化是为了保护民众。
“止于至善”如何理解呢?止是停止,这里可引申为节制,保持。善是指把事情做好为善。传承神的教化是为了节制人的思想行为,使人保持完善的人格。知道节制才有下一句的定、静、安、虑、得。懂得保持好的一面,才能成就仁孝的人格。
朱熹浅见误人
南宋的朱熹把“亲民”解作“新民”是不合适的。亲民与新民完全是两回事,怎能扯到一起呢。朱熹为了自圆其说,从新编定《大学》的章句。严格来说,朱熹编定的《大学》章句已经不能称作儒家文化了。只能说是朱熹的一家之言。
那么朱熹创立自家学说的基点是什么呢?朱熹在他的《中庸章句序》中讲到他注解中庸章句是为了否定道家老子和佛家的学说。从这里可看出朱熹不知儒家的学说本来出自道家。那么朱熹的注解肯定偏离了儒家学说的宗旨,使儒家文化脱离了与神传文化的联系,使儒家文化成了无本之木,最终失去其教化的功能。孔子对老子的评价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朱熹凭什么否定老子的学说?又凭什么改动儒家的文章呢?朱熹的学说发展下去就要欺师灭祖了。
民国初年一些所谓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国力衰弱是儒家文化造成,提出要砸倒孔家店,否认历史上有三皇五帝的存在。这不就是欺师灭祖的行为吗?其实他们不知道是儒家文化变异了才导致国力衰弱。他们应该砸倒朱家店才对。大家知道大唐盛世是儒、释、道三家并全的社会,入世文化和出世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两部份,怎可以否定佛道两家的文化呢!《周易》被称为儒家群经之首。而《周易》本身就是道家的理论。否定道家的理论就无法理解《周易》的内涵,也就无法理解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佛道两家文化只会使儒家文化更根深蒂固,更深入人心。这是浅见者认识不到的。
朱熹的学说在南宋时并不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所接受,被认为是异瑞邪说。按理朱熹的一家之言并不会影响儒家文化的承传。但明朝的朱元璋由于出身低微,他想找一个名人来抬高自已的身份。所以朱元璋规定科举考试以朱熹的集注为准。这样就使谬种流传,使儒家文化沦为读书人求取功名的工具。民国初年,一些激进的读书人要引进西方的物质文明,否认传统文化,致使邪恶谬论乘虚而入,为祸中国近一个世纪。
文化的变异是多么可怕。无神论才是万恶之源。人不信神,任何理论都不能使人的道德回升。传统文化的书籍虽然到处都可买到。但是在无神论的思想环境下,有多少人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正信和正见呢?笔者希望所有的中国人都能擦亮眼睛,分清善恶,重拾对神的正信,抛弃邪见,为自已选择美好的未来。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