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实质上是买入一门生意。(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19年2月11日讯】一、关于投资收益
投资不是为了今天买入明天卖出,去获得差价。投资实质上是买入一门生意,并且从总体上看这门生意能让持有者长期获利,并超越长期无风险收益,比如10年期以上的国债收益率。
当然大部分人是不满足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主要原因是在于通货膨胀。
从官方公布看,近几年来通货膨胀在2%-4%之间。实际上大家的感知会很不一样,特别是拿房价而言,最近10年复合增长至少在12%以上。
所以长期收益率再抵消通货膨胀,其实大家手上的钱能保值就很不错了,考虑到中国国情的房价,现金其实是一直在贬值。这也是很多人不得不考虑投资的原因。
当然投资的坑实在是比较多,讲真,如果没有专业能力,或者多年的经验积累,还是不要盲目的去投资。投资不慎不仅仅是不能赚钱,更重要的是亏去本金。特别是股市,很多人投资十年,至今两手空空还白了头。
如果将股票市场看做一个整体的赚钱机器,那么这个机器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大概在12%-15%左右,这个指标还是较为稳定的。但大家基本上是溢价买入的,PB一般在2倍左右,也就是说投资收益率大概在6%-7%之间。但事实还不仅仅如此,投资者很多是没有耐心长期持有的,虽然没有开头说的,今天买入明天卖出那么夸张,但依然很频繁。这里还有交易成本的问题。
就拿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熊市,市场交易较清淡,很多交易日还不到千亿,日均换手估计也在0.7%左右,232个工作日,假如按50万亿的市值(刚查了下发现上证A股26.9万亿,深交16.5万亿,去年市值缩水14.59亿),毛估估成交额在80-90万亿。考虑万分之六的交易佣金,那么500亿左右的钱到了券商。千分之一的印花税,那么又是800多亿的钱到了国家。此外还有融资融券的钱,股息红利税的钱。毛估估将近1500亿的钱被交易的摩擦成本吃掉了。假如考虑旱涝保收的基金管理费等等,投资者花费的钱只会更多。在2018年熊市交易成本会吃掉利润的5%-10%,行情好的时候会到20%以上。具体到个股的话,很多股票的交易成本会吃掉利润的50%以上。
继续拿整个市场作为赚钱机器,2017年A股实现净利润3.3万亿,2018年依然按15%左右的乐观估计增长,大概在3.7万亿左右的净利润。所以假如去年以50万亿的价格将市场这个赚钱机器买下,扣掉1500亿的交易费用,实际大概是赚3.55万亿的净利润,收益率是7%左右。毛估估测算也基本和前面通过ROE和PB的测算较一致。
但是再深入分析就会发现问题,中国A股的金融和非银金融的利润占据了近半壁江山,如果剔除这个因素,恐怕按市值买入的大部分公司的平均收益率大概要下降一半以上了,只有3%左右了。况且净利润这个指标还是要打折扣的,很多公司实际现金流状况是堪忧的,利润收益率这个指标的水分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其实投资股市,即使不踩雷,没有足够的眼光和能力,大部分人的收益率看起来也会很平庸,甚至不如投资长期国债来得安稳。
所以对股市投资收益率要报一个正确的认识心态,不要有什么暴富的心理:年收益7%左右,这是OK的,连续15年,翻1.5倍以上。年收益13%,这是Good的,连续15年,翻5倍以上。年收益18%,这是Excellent的,连续15年,翻11倍左右!人中之凤!
也许7%的收益率很多人看不上,觉得财富积累太慢。实际股市并不是一个赚取头桶金的地方,首先是要去工作积累财富,等有了几百万,再通过投资稳稳的去翻几倍,这才是正确之道。本金越大,对收益率的期待就不要太高。假如有500万,未来能到1000多万,这其实蛮好。很多人是在投资的过程中翻船了。
一年的收益是无足轻重的,难就难在能长期拉平保持稳定收益。公司的利润收益率其实是个地心引力,实际上要获得13%以上超额收益,这是比较难的。将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考虑到其中各类聪明人的博弈,所谓七亏两平一负,实际情况有可能更糟。
二、如何看待投资
从前面的大框架下的约束就可以知道,投资者以现价买入公司的股票,其实从短期收益率看是比较难有好的投资回报的。特别是交易越频繁,不仅出错概率增大,而且交易成本也极大的增加。投资的核心其实还是一个复利,而复利的威力是需要时间来展现的。
投资者如果依靠时间的威力,用养老的心态来做投资,可以获得三方面的好处:
1、成本的降低:实际上投资者的买入成本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假如公司每年有分红,那么这个分红实际上是让你买入的成本每年在降低。而你拥有的这个赚钱机器并没损失。
2、成长的成果:优秀的企业并不是每年赚固定不变的收益,而是会逐年增加。即使受环境影响有周期,长期看公司收益也是逐年向上的,这是一个复利增加。公司留存了部分利润,这个利润可以再投资赚钱,假如公司的盈利能力还增加了,那么这个复利效果更明显。
3、红利复投:假如将受到的红利再复投,那么相当于获取的赚钱机器的份额增加了,加上前面公司本身的成长,这实际上是双重复利的增加。投资收益会更加速些。
以生意的角度看待投资,其实关注的就是这个生意能给投资者赚多少钱,投资者可以得到多少钱。我们关注的是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并将这个盈利能力和其他企业相比较,来确定这个生意是否值得投资。
这里还是以大众情人格力电器为例。选择格力作为分析的原因是这家企业历史业绩优异,股东回馈好,业务清晰,品牌、财务状况好,现金流充裕(返利还隐藏了利润)。
由于投资标的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行业壁垒,所以业绩预估就相对容易些。2018年营收2000亿,所以简单可以估计每股收益大概在4.9元。那么未来如何呢?未来确实存在不确定性,董明珠提出目标是2023年实现6000亿营收,也就是在目前基础上五年翻2倍。个人认为这只是指引,五年翻一倍即可,到4000亿,年复合增长就在15%了。个人认为还可以再保守,考虑到经济和地产影响,7%是相对安全的一个增长目标。此外之前格力的分红都比较高,前几年接近70%,未来由于企业多元化发展,考虑分红缩减到40%-50%左右吧。针对这样的假设,分三种情况来看一下格力电器对股东的回报:
第一种是最为保守的假设:由于分红回馈,投资成本会逐年下降,持有5年后,收到的现金股息回报率平均就有7%左右,而投资的这家公司相较于投资成本,收益率有近17%。
第二种是期望的投资:股息率到第5年近10%,企业投资收益率近19%。
第三种是可能的回报:假如企业能突破发展瓶颈,那么就投资而言,这个赚钱机器5年后可以为股东每年赚20%的收益,股息回报率15%。
上述没有将股息再投入,否则在看好的情况下,收益会更大些。格力电器这个例子确实较为突出,突出的原因是格力电器当前的估值不高,所以其收益率和股息率就会看起来比较高了。所以买得便宜,一定是正道。
此外由于企业复利增长的因素,投资初始收益率不明显,但拉长看,随着时间的累积,收益率会出现倍增。很多投资者由于股息红利的回报,长期持有后,其成本就变成负了,而投资的这个赚钱机器却依然在,并且是越来越赚钱。
所以说股票投资并不想通过买卖的差价来赚钱,而是想获取企业成长和分享的红利赚钱。事实上如果这个企业买入的比较早,未来即使不增长了,那么相较于当初的投资成本,其每年的分红收益都可能远远超过当初的投入。如果这个企业是个人喜欢的,并且没有什么颓势,那么个人确实愿意长久的持有下去。投资为何要有很多想法呢?
当然因各种原因股票还是可能会被卖出的。市值=盈利*估值,持有一家成长的企业,盈利总是较当初买入时会增长不少,而估值受企业前景和市场情绪面影响。当企业似乎发展稳步向上,而市场情绪面也处于乐观的时候,卖出价就会迎来市场的双击回馈。
以养老的心态去投资,关注点不是每日的涨跌,事实上每日的涨跌和最终投资收益影响不大。投资的既然是一个生意,我们关心的是企业的赚钱能力有否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否变弱,产品有否新的进入者等等。
最好的投资就是买入睡下,当然要能睡得安稳,没有担心的睡下。我们希望投资不是经常变化的,但这个真的比较难。传统行业被颠覆的确实很多很多。
当然也有些行业是具备时间沉淀和稀缺性的。比如白酒,并不是你投资几百或者上千亿,做出和茅台、五粮液一样的酒(其实还不一定可以做得出来),就能产生竞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其中的历史沉淀、品牌优势、营销渠道,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谁都知道白酒是暴利,曾经有许多投资酒厂的,广告也打得非常大,最终折戟沉沙的是大多数。未来白酒的集中度和龙头优势可能更加明显。所以很早就想明白投资的,确实是聪明人,都赚了大钱。
以养老的心态去投资,讲究复利效应,看长远。短期企业总是被各类信息所干扰,长期看很多不过是噪音而言。
投资有很多的赚钱之道,但很多“道”对我而言实在太难了。所以选择最普通的,最简单的,最适合自己的投资之道,这是最重要的。普通投资者有很多优势,没有业绩指标,没有配置约束,没有季度年度压力,当然也没有内幕交易,有的就是自由。
三、四十岁开始投资,如果以十五年为一个大周期,五年为一个小周期,在每个周期做好三到五个股票,基于股票的复利威力和投资本金的不断追加,恐怕不仅仅是养老,而是还能实现很多家庭梦想。
总结:
1、股市投资是不容易的,收益率并没有想象的美,要将期待放低。
2、以养老和生意的角度去思考投资,少做不必要的投机,多选择未来回报率确定性高的企业。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