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中国民企陷40年最大困境(图)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9月29日讯】近来,中国国内对于“国进民退”的讨论此起彼伏。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更直指,证据显示,“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陷入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篇题为“在自己祖先的土地上流浪”的文章,批评中国经济出现“国进民退”现象,国企与民企所受待遇有天渊之别,不少民企因此深陷危机。

该文章是商界名人“格隆”在长江商学院的讲稿。据悉,“格隆”真名为陈守红,为香港证监会持牌人士,曾任职多家基金公司。他先请名下合计超过40家上市公司的商界学员,就“焦虑”与“恐慌”名词进行选择,发现绝大多数人选的是“恐慌”;七个月前,他在中欧商学院讲课,同样是企业家学员,多数人选的是“焦虑”。

“焦虑”是力有未逮,或还有可为;而“恐慌”则是无能为力,只得任由摆布,或是逃亡。“七个月时间已经沧海桑田。”

企业主“恐慌”窒息感来自内部抽紧

出现这种绝望的窒息感,很多人会想到是外部贸易战的逼压,但却不是。窒息感的根本原因是内部的抽紧。这种抽紧,几乎都是指向民企。国企有免死金牌,不受影响,也不在乎这些。


中国民营企业在国内普遍缺乏安全感(图片来源:Pixabay)

文章指,民企经营陷入危机,主要是资金断炼。中国银行业对国企和民企的待遇天差地别,银行乐于放款给风险小的国企,但是不愿放款给民企。据统计,2016年企业新增贷款,78%流向国企,民企仅获得17%。

一位老企业家向格隆陈述:前面多年,自上而下都在放杠杆,不放杠杆,你就等着被淘汰。为了放杠杆,他的股权质押了很多,后来股市一跌,不仅得追加质押,而且质押率也迅速降低。现在去杠杆,各种抽紧,税收、环保、社保、抽贷……,源源不断,互相补刀。

格隆还引用数据说,过去3年民企的财务费用支出大幅上扬,“含着金钥匙”的国企与央企的财务费用增速则在2016年为负数。而利润上的差距更是惊人。

银行去杠杆压逼民企资金断炼陷危机

据查阅中共统计局官网,今年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报告,其中私营企业利润总额11,485.6亿元(人民币,下同),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6,332.1亿元,衰退30%。而国有控股企业今年1至8月利润总额13,473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0,840.7亿元,增长了24%。

中国经济专家何清涟也指出,民企由于银行去杠杆压力加大,上市公司纷纷陷入资本困境。很多民营企业在债务危机、股价下挫、质押爆仓、业绩疲软重压下主动向国企“求入股”。有的企业甚至愿意以每股1元的价格转让股权,是因为在去杠杆的环境下,在银行拿不到续贷,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

格隆表示,中国国企占有了超过70%的资源,创造了不到30%的GDP。而改革40年,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至少50%的GDP,60%的税收,70%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他质疑,如果民企随时可能被清算、被流放,全社会的整体会有好结果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佚名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