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图会》的周公像。(williamhill官网
合成图)
人们爱喝酒非今之才有,古人就很爱喝,而且还喝出了成名事情来。例如,令大家为之唾弃的纣王的酒池肉林、喝酒喝到生狂胆而敢于蛮拳打虎的武松……。正因如此,明了未雨绸缪之道的周公,才颁发了一项重要的决策--禁酒令。究竟,周公是如何看待喝酒这件事情的呢?
受欢迎的美酒
神州大地很早就衍生出酿酒、贮酒、饮酒等诸事。连喝酒都有一套繁复的规矩,以及相应的器物来与香醇美酒搭配,什么“葡萄美酒夜光杯”、“玉碗盛来琥珀光”……从出土文物来看,最早在商代就已经有制作精美的青铜酒器来盛装美酒了。如今,连金庸武侠《笑傲江湖》都出现了一位高谈阔论饮酒之道的祖千秋,什么关外白酒,最好是用犀角杯盛来饮,什么梨花酒,最应该用那翡翠杯来喝……看来,无论古人、今人,无论粗人、文人,大伙儿真的都对美酒有着特殊的情怀,禁不住的拥护,禁不住的推崇、歌颂。正因如此,酒才能在民间成为连络人们情感与一抒心绪的最佳伙伴,甚至进入宫廷,成为王公贵族的宴客佳品。
既然美酒如此受到欢迎,为何周公还要颁布不讨人喜欢的禁酒令呢?
所谓的禁酒令,就是周公在平定武庚管蔡之乱以后,封康叔于殷都旧地妹乡且对卫国君臣所颁布的禁酒令的诰辞,即为《尚书》中的〈酒诰〉。传闻〈酒诰〉为周公所撰,主要是在奉劝人们不要酿酒,更不要酗酒,以免误事。〈酒诰〉充分展现了周公的治理智慧,让人们知晓周公确实是位待民宽厚、严格治吏与尊重民俗之贤者,故〈酒诰〉被视为上古政学的经典之一。
你可不要觉得在处理繁重的政务中,喝酒算是一件不足为道、不足挂怀的小事,喝酒误事顶多是毁坏一个人的一生,大至耽误了一县一乡的政事。NO!NO!刚才不是有提到“酒池肉林”吗?这就是对商朝最后一位帝王帝辛(周武王给了他一个恶諡之名:纣王)的奢华、糜烂生活的控诉。试想,建造一个灌满醇酒的池子,又将肉类挂满树林,以利随时享用的帝王,他还能记得晨昏定省的必要性,他还能辨识得了忠直与邪佞的差别。他只顾天天浸泡在酒池里,遑论认真治理政事,恳切的为天下百姓着想了!这种居高临下者一旦喝酒喝狂了,好的坏的道理通通不晓得,说不定敌军来袭,还继续耗在酒水中,嚷着要邀敌方一起来共享呢!
这就是为什么周公如此重视喝酒这件事情,甚至特意颁布〈酒诰〉!
周人在将殷商灭掉后,就非常了解商纣王之所以亡国的主因--纵欲。(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酒诰〉:喝酒失德
其实,周人在将殷商灭掉后,就非常了解商纣王之所以亡国的主因--纵欲。不过,这也非单指君王,任何人若是过度的追求享乐生活,都得面对致命的危害。对周人而言,过度沉迷于酒色等糜烂经验中,绝非聪明事。既然普通人如是想,敏锐的周公又是何等人物,他自身是敬谢不敏,对于维系国纲正道更是义不容辞。试想,周公怎么可能会放任人民置身于可能会酿成大祸的事物中呢?!他绝对是会设法将危险自国域剔除的。
周公在〈酒诰〉中表示,上天之所以降罪惩处,全因我们的民众丧失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故而敢犯上作乱。追根究底,无非是因酒乱了行为举止。有些诸侯国会灭亡,也是因为群众过度饮酒所致。
周公还以文王受命元年所颁布的禁酒令来转告康叔,令他于妹邦来施行禁酒。妹邦的各级官吏平时是不可以饮酒的,但只允许其宗族内部的长老们在行燕私之礼与祭祀祖先旅酬(祭礼毕,宴请宾客们,让众宾客彼此敬酒酬答)之际能够畅饮美酒。此外,周公还希望饮酒之际应当注意饮酒之德,切勿失了礼节。周公虽然反复叮咛各级官员,只有祭祀时能够饮酒,可是他对于殷遗平民是不曾下达禁酒要求的。
不过,你是否会好奇,为什么在举行圣洁的祭祀活动之时反倒能够饮酒呢?这是因为祭祀是一种面向上天的虔敬仪式。故在这种神圣的仪式中,祭祀者得进献贵重难得之品,而由大量粮食酿成的精华--酒自然就是最适宜呈上的祭物。因此,酒是专门要供献给神祗的礼物,而非供人填补口腹之欲的享乐物。
只是,周公在了悟了酒虽然是献给神灵的贡品,却会让人在畅饮后逾规越矩,失了仪态、分寸,进而颁发禁酒令。
〈酒诰〉:酿酒耗费大量粮食
除此因素之外,另一项禁酒的主因是:饮酒会导致大量粮食的无谓消耗。文王认为,由于酒是经由大量粮食酿造所得,所以酿酒不仅会养成民众嗜酒的习惯,还会催生散漫、浪费的民风,暗地里消退的更会是难以复得、难以计数的美德。所以,文王与周公为了避免群众的精神与心灵受到危害的啃噬,而失去了美好的良善,故而禁酒,以免百姓的行为模式逐渐低下。
虽说今人再看〈酒诰〉,会觉得文王和周公未免太小题大作,但眼明心亮者都不得不佩服这两位圣贤的治国决策。毕竟,周朝有了这两位明智者的见微知着、防微杜渐,方能巩固长年的稳定基业,这是任谁都无法否定的事实啊!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