㓥房住户不少为轮候公屋家庭、新移民及独居老年人。(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7月16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钟灵综合报导)香港大学与基层关注团体公布调查,发现市区㓥房情况越加严重,324幢楼龄逾25年的建筑中有近90%有㓥房,平均一个单位分成3间㓥房;部分人口平均超出楼宇负载量128%,严重影响安全,恐成危楼。
关注基层住屋联席成员李大成展示一个“2㓥7”单位的平面图,每个单位仅约60至70平方呎。(新闻截图)
消防设备不足 楼层超负荷恐成危楼
香港大学科斯产权研究中心及关注基层住屋联席日前公布㓥房调查,报告于去年11月至今年5月,调查了深水埗、九龙城及油尖旺共324幢楼龄25年以上的建筑,发现其中88%建筑都建有㓥房。这些建筑的平均楼龄高达55.4年,共1,742单位被㓥成5,452间㓥房、并加建276间天台屋,平均1个单位被间成3.1个㓥房。调查发现,部分单位更有被间成9至10个的极端情况。
香港大学科斯产权研究中心指出,按照《建筑物消防安全守则》,㓥房单位的重量集人口远远超出建筑物的居住负载量能力,例如油尖旺及深水埗区分间比率最高的30幢建筑中,平均人口超出负载量的39%,有建筑更超标128%,情况相当危险。此外,约82%建筑无配备火警警报系统、78%建筑无配备灭火筒、75%建筑无配备消防喉辘,遇上火警,后果不堪设想。
关注基层住屋联席指出,位于佐敦市区有整幢建筑所有单位都被改成㓥房的大厦,更有一层2个单位被间成7个单位,推算多出的水泥墙、门、灶头等,令该楼层至少增重7500磅,对建筑结构造成巨大负担。
《苹果日报》记者亦进行了调查,抽查了荔枝角道某大厦一个“1㓥9”的单位,发现业主为内地人,在2007年以100万购入该单位,其后将单位间成每个约60至70平方呎的㓥房。该单位曾被屋宇署指违反《建筑物消防安全守则》。
除了㓥房外,屋顶上的违例天台屋也成了不少人的居所。(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公屋供应不足 基层叫苦
所谓的㓥房,多见于香港具有一定楼龄的建筑物,是业主将一个住宅单位分间为多个细小单位,用作出租的住屋类型。近年受不断攀升的楼市影响,部份㓥房租金不菲,生活环境却十分恶劣,部份需要共用厨厕,以及没有独立水电表。目前一个约100平方呎的有独立厕所单位,每月租金可要价达8000元。
港府统计处今年1月表示,根据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估计香港约有9.27万个㓥房,有近21万人居住其中。然而值得留意的是,居住㓥房中有超过5000人是经理、行政级人员甚至专业人员,而㓥房居住者中约30%是25岁以下的青年。
统计处当时也根据2016年6至8月的中期人口评估推算,香港约有2.71万住宅单位被划分成9.27万个㓥房单位,平均每个单位被划分成3.4个㓥房,约有20.97万人居住其中,平均每户有2.3人,人均居住面积为62.4平方呎,而租金中位数则为4500元。2年过去,有基层关注团体指出,居住在㓥房的人口不断增加,现在已经不只21万人,其中超过一半人正在轮候公屋。
高密度又拥挤的公营房屋,却是不少香港市民的依靠。(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民间团体批港府施政不足
不少民间团体均指出,最能够解决基层房屋问题的方案,是增加公共房屋(公屋)比例,不过,林郑月娥政府提出“置业主导”方向,上任后便表示港府只有较低意向增加公屋,并倾向以“绿置居”取代公屋,而最近香港亦有多个公屋项目被转为“绿置居”。根据政府数字,今年3月底共有27.23万宗公屋申请,平均轮候时间为5.1年,也创下2000年来高峰。港府早前亦承认,未来5年内均难以做到“减少至3年轮候时间”的目标。
然而,港府去年10月提出与社会机构合作发展“社会共享房屋”,被民间团体批评变相将㓥房合法化经营,将安顿基层的责任市场化。港媒亦发现,不少商界巨头甚至港府高官亦持有大量㓥房,包括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而其中一个参与计划的机构“民社相寓”背后有浓厚商业背景,包括不曾对外公布成员名单的香港中小型业主会,并由现任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担任顾问。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