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美两国开始互相加征进口商品关税。(图片来源:Adobe stock)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7月7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7月6日,中美两国开始互相加征进口商品关税。观察中美双方的官方态度,美国在尽力保护本国经济的利益,而中国方面则是仅仅采取报复性措施,甚至连一些中肯的分析文章也不被允许发布。
美国东部时间7月6日零时刚过,美国对价值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进口关税的决定正式生效,中国也很快作出同样的报复决定,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大经济体,已经走在了贸易战全面爆发的危险道路上。
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警告说,如果中国采取报复行动,后续的征税范围或涉及价值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基本上等于去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
中美双方自去年就针对双边贸易问题开始磋商,但在数回合谈判后仍无法达成基本共识。前美国助理贸易代表、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夏尊恩(Timothy Stratford)对中国的媒体表示,目前双方没有让步迹象,因此贸易摩擦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将进入黑暗的隧道之中……直到双方在情势所迫下,各自重新检视自己的立场”。
在公布正式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随即向美国企业发布了一个通知来保护美国企业的利益。该通知表示,那些会被贸易战影响的从中国进口产品的美国企业,可以有90天的时间向美国政府申请有效期为1年的关税豁免。在提出申请后14天内相关企业可以继续提出申请豁免的理由。如果有反对者的话可以在额外的7天里再提出他们的反对观点。
美国企业可申请申请有效期为1年的关税豁免。(图片来源:USTR)
之后,美国贸易代表处便会从“该产品是否在中国之外有可替代的货源”、“是否关税会严重损害提出申请的美国企业或是美国的利益”、以及“该产品是否对中国的相关工业计划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三个方面来决定是否给出豁免。
另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研究认为,中国只是在采取报复性措施,在同一时间对等值的美国商品加征同样的关税。
美国加征中国商品关税主要以工业用机器设备为主,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的报复性加征关税产品清单,涵盖相当比例的民生必需品,包括大豆、高梁、海鲜、肉品、乳制品等,其它则为石油、塑胶制品、医疗器材等。
反观中国方面,除了官媒一贯的叫嚣要“打疼美国”之类的言论,官方也没有更多应对措施,甚至一些比较中肯的分析文章也被删除。
例如,中国国内的《网易财经》7月6日采访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原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的文章,中国民众的评论数达到6万多,纷纷表示:“分析的很中肯”、“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然而文章很快被删除。以下是陈志武对于中美贸易冲突的五大判断:
1、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伤害会比对美国经济的伤害更多。
2、权衡之下,美国要看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是不是最多的,如果对中国经济伤害最多,尽管对它自己也会有伤害,但它还会继续往这个方向走。
3、每次生产技术方面有任何新的创新,最后就使得人类的财富差距加大,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信息化时代,每一个阶段都同时带来了财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这是这次中美贸易冲突的深层次背景。
4、这次贸易战的背景有更长久的历史规律和历史背景在发挥作用,所以这次贸易战不会短期就停止。
5、中国是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至少有推动世界创新1/5的责任。也就是说至少100年以后,中国应该做到世界所用的技术里面有20%是中国人创造和发展的。
陈志武也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为了“稳增长”中国不惜代价做更多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么多的高铁、高速公路、新城看起来蛮漂亮,但是研究经济的人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把未来的发展提前透支到今天做了;行政干预、刚性兑付把很多坏账都保下来了,现在各级地方政府透支过多,到这个时候有较大的债务违约风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