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统计数据无人信 逾千家企业数据造假(图)

 2018-06-22 01:5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2017年以来,全国有1195家企业、2775个投资单位编造、虚报统计数据。
2017年以来,全国有1195家企业、2775个投资单位编造、虚报统计数据。(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6月22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文隆综合报导)中国的统计数据公信力一直受质疑。中共国家统计局最近核查发现,2017年以来,全国有1195家企业、2775个投资单位编造、虚报统计数据,最高虚报率高达56倍。

陆媒《财新网》报导,6月20日,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向第十三届人大委员会提交的检查“统计法”实施情况报告显示,仅去年就有数千家企业数据造假

报告称,2017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根据检举线索核查2051家企业和2942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中有1195家企业、2775个投资单位统计数据证实编造、虚报,比重高达52.3%和94%。

主要业务年营收在人民币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中,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内蒙古开鲁县、辽宁西丰县的企业违法虚报率,平均分别高达56倍、10倍和6.7倍。

报告说,在数据造假方面,有些地方:“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漏报重报、代填代报等统计造假问题较为突出。”甚至还会编造不存在的企业和投资项目,年年累计的结果,导致数据水分越来越大。

今年1月份,天津曾“自曝”滨海新区2016年GDP在挤水份之后,缩水近三成。内蒙古也“自爆”财政数据大幅造假,工业增加值灌水四成。

此外,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也承认财政数据大幅造假。

在中共建政后的历史上,与经济生产有关的数字造假并非新鲜事。1958年到1960年间中共推行的“大跃进”,就曾因为中央一系列不切实际的生产目标,地方之间彼此攀比和虚报,在实际产量不足但征收数量仍大的情况下导致饥荒。

尽管有历史教训,中国地方虚报经济数据的问题始终没有消失,造假问题难以杜绝。

旅美中国经济学者何清涟曾经分析,中共官方公布的GDP数据失真,是因为中国政治体制中“数据出官,官出数据”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中国各级政府官员的业绩和升迁都和当地经济数据挂钩,加上缺乏独立监督机制,造成中国统计数据失去意义。

独立经济学家安迪‧谢(Andy Xie)也曾指出,中国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报告数字,存在歪曲数字行为。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统计局。”

繁荣建在沙子上 吹牛越大代价越高

中共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今年1月18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四大宏观指标都是稳重向好,好于预期。2017年GDP实际增长6.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8%。从物价上看,全年CPI上涨1.6%,也好于预期。从国际收支看,国家外汇储备年末近31400亿美元。

针对一些省份出现的GDP挤水分问题,宁吉喆则回应称:“十年前左右,发现地方数据总量加起来超过全国数据的情况,经过这几年努力,差距在缩小,但仍然还是有差距。”

不过宁吉喆强调,“全国统计数据不因少数地方、企业、单位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存在问题而受影响。”

宁吉喆的说法引发舆论质疑:全国统计数据难道不是从各个地方统计上来加总的吗?地方统计数据有水分,中央统计出来的数据真实性没问题?

财经分析人士蔡慎坤撰文认为,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其实就只有几个省市能实现财政盈余,现在各地纷纷自曝家丑坦言造假,或许是因为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靠认错认输来争取更多的补贴,就象大跃进后期一样,吹牛越大的地方最终付出的代价就越高!

来源: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