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东人工岛设计图,可见本来防波堤设计是圆弧形。(图片来源:路政署)
【williamhill官网 2018年4月5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钟灵综合报导)造价逾千亿的“国家级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之时,昨日传出人工岛崩堤消息。有港民近日拍到大桥隧道东人工岛的高空照片,发现其中一端防波堤边缘参差不齐,部分消波组件疑被海水冲散。大桥管理局开腔回应,称当局是“故意”把消波块“随机摆放”,否认有安全问题。
管理局:故意的
亲中媒体《文汇报》昨日引述大桥管理局总工办主任陈越,反驳指有关的高空图片拍摄者“非工程类专业人士”,认为其“只凭其主观印象判断防波堤被冲散并不可靠”,并认为有关参差形状“是错觉”。
陈越又指,港珠澳大桥的科研项目共斥资5亿元人民币,“一般项目是非常难获得5亿元的投入”,因此品质“不可能受质疑”。
管理局昨日在官网发表声明指,“局方是刻意把大量5吨重扭工字块放置于水面下,并按规范要求采取随机摆放”,否认是海水或海底沉降卷走消波块,又指“现有设计满足防护、消浪等要求”。管理局称,去年7月人工岛岛堤边缘已经呈参差形状,并指8月台风“天鸽”后,有关岛堤形状亦无改变。
有港民近日拍到大桥隧道东人工岛的高空照片,发现其中一端防波堤边缘参差不齐,部分组件被海水冲散。(图片来源:UAVHongKong/FB)
港专家质疑 影响航道安全
《苹果日报》报导,不少香港土木结构专家并不接受当局解释。土木及结构工程师苏耀坤指出,大型的消波块如果不按照当初设计摆放,而是“随机”摆放离岸数十米的海中,很易因潮汐或风浪造成更严重移位,危及途经船只,而人工岛部份边缘位置亦北暴露出来,不受防波堤保护,认为当局的解释不合理。
苏亦指出,海浪会出现在水面,因此弱波石需放置在海面上、并要聚集一起且互相扣连,才能起到抵御海浪的作用,“若随机散开摆放,就会失去弱波石本身设计的作用”。
《明报》报导,有资深工程师指出,这个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当初采用了毋须先行挖走海底淤泥的非浚挖式填海法,设计时低估了海浪致出现异常沉降,因此导致有关情况发生;土木及结构工程师苏耀坤认为,人工岛或出现沉降现象,令防波堤组件下降及被冲走,由于该人工岛连接隧道,若出现沉降现象,恐怕会压毁隧道。
资深木土工程师倪学仁亦相信,人工岛堤的消波块确实是被卷散,而非管理局所指的“错觉”或“故意摆放”。
城大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荣休教授梁以德表示,按照大桥管理局当初设计图,涉事人工岛近隧道一端的部分消波块应该放置在水平面下约3至4米处,加上消波块本身约3米高,因此潮涨时消波块会被海水遮盖,而一旦遇到强台风,水位时消波块离水面太远,就无法起到保护作用。
港府作为最大股东 拒绝回应
港媒昨日向港府路政署查询事件时,路政署回复指人工岛属于主桥工程的一部份(内地水域),而非香港范围,因此拒绝作出回应,也未有披露大陆有否就防波堤崩角一事通知香港。然而粤港澳三地2010年签署的协议,大桥管理局由三地政府共同组成“联合工作委员会”,即港方亦有责任查证事件。
立法会议员田北辰认为,香港为大桥出资超过4成,是最大股东,认为“作为股东,最少应要求实地看一看”。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