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IMF发布对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

 2017-12-08 09:4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williamhill官网 2017年12月8日讯】12月7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稳定评估(FSSA)报告。IMF强调,中国应弱化GDP预测,从而避免增速目标带来的信贷过快扩张;同时,IMF也对规模和复杂性显著增长的中国金融体系提出强化“穿透”原则、打破隐性担保的建议。

报告认为,中国正在开展必要但漫长的经济和金融转型,金融体系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其规模和复杂性也在迅速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体系之一,金融资产接近GDP的470%。

IMF中国执行董事金中夏表示,“当中方与基金组织刚开始讨论如何开展FSAP时,中方同意并支持进行一次覆盖所有相关领域的全面评估,而不是选择性的部分评估。”

报告围绕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紧张态势展开:加快GDP增长所需的信贷引起了大幅信贷扩张,导致企业债务高企,居民部门债务迅速增加(尽管起点较低);对高收益投资产品的需求,以及对银行部门监管的加强导致出现监管套利,日益复杂的投资渠道不断增长。因此,高风险贷款从银行转向金融体系监管不完善的部分(资管、保险公司等)。同时,普遍的隐性担保又加剧了这些风险。

报告中,IMF提出,减少过度信贷扩张和债务累积要求国家规划中弱化对GDP增长的过高预测,因为这会激发地方层面设定高增长目标。这符合在中长期内向更稳健、可持续和高质量增长的转型。

近年来,支持GDP增长所需的信贷量有所上升(即“信贷密度”)。中国的信贷与GDP比率持续高于其长期趋势,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信贷缺口”目前在GDP 25%的水平,较前几年下降。从国际比较来看,IMF认为这仍处于很高的水平。

“银行对基础设施、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贷款规模占比已有所下降,但这似乎被其他渠道的信贷所弥补,包括信托贷款、理财产品和债券。这延续了旧的增长模式,延缓了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了企业债务水平和风险的积累。”IMF认为。

评估报告提及,在经济放缓的同时,金融部门反而快速增长,信贷仍在流向亏损企业。同时,过去几年,为了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当局采取了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对于资不抵债的企业,维持其继续维持经营而不让其破产的压力非常大。

“如果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货币、财政和发展政策)不理想,微观审慎监管则难以降低宏观风险并实现金融稳定。”报告认为,经济转型与稳增长之间的政策矛盾若不能解决,将会影响金融稳定。

针对信贷扩张可能导致的银行业风险,金中夏表示,压力测试表明,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四家最大的银行仍然能保持资本充足。中型银行可能会面临一些流动性压力,资本也会受到很大侵蚀,但仍能保持清偿力。中央银行不会允许任何流动性压力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新建立的存款保险机制也将有效应对任何资不抵债的问题。

IMF评估报告表示,打破隐性担保是改革的必要部分。“隐性担保和高储蓄率、个人投资者的主导地位、资本外流的限制以及长期投资产品的缺乏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资产市场的周期性波动。金融市场杠杆率增加了发生市场剧烈波动的可能性。”IMF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