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是帝王之都,天子之地。(图片来源:Pixabay)
京城是帝王之都,天子之地。明代北京城的建筑和构局体现了中国这一古老传统思想。北京城大规模的建筑始于明代,自外而内分为内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宫城居中,与皇城和内城层层相会。
内城周长24里;南设宣武,正阳、崇文三门,北有安定门和德胜门。东西各设两门,东为东直门和朝阳门,西为西直门和阜成门。这些城门设有向外的箭楼和靠内的城楼,以及城墙围合而成的瓮城,其内驻扎军队、是城防的中心。例如,前门是话接,正阳门则为城楼。内城在东南和西南和城解处,还建有角楼。
北京城。(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皇城、位于内城的中心稍偏南,东西2500米,南北2730米。南开一门为天安门,其南原建有一座大明门(清时称大清门),为皇城的前导,皇城以内沿轴线及其两侧的即是它城,现称为故宫。宜外布置坛庙、禁苑、令观、衙署、宅郎等建筑和园林。
明清北京城,体现了以宜定为主体的城市规划思想。贯穿这个主体城市规划的是一条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上及两旁建筑前后起伏,左右对称。利用建筑的形体及空间的分配,把所有建筑联系在一起,是北京古建筑的精华所在。
从外城的永定门开始的中轴线,向北到了内城的第一个重点建筑正阳门楼及箭楼。再往北经过皇城正中的天安门、端门、到达紫禁城的午门,然后穿过故宫中心的三大殿,出神武门,越过景山中峰的万春亭,止于地安门外的鼓楼和钟楼。这条中轴线到达钟鼓楼以后,不向北延伸到城根,而是恰到好处地结束了。它这时把重点平稳地分配给内城的北城楼东西对称的安定门和德胜门,这种严格的布局,说明北京是一个先有计划,然后再建造的城市。
有关专家对北京景山地区的遥感航摄照片进行了研究,发现这里的古代建筑群的整体设计形貌是一组拟人化的建筑。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们利用遥感技术所拍摄的全北京城鸟瞰照片,翻阅了大量有关史料,相互印证。惊奇地发现,明人北京城的设计建造是双龙布局形状。一条水龙和一条陆龙衡山环水,蔚为奇观。
北京的“双龙”,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刹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宛若龙吻,金水桥为龙的颔虬,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故宫恰似龙的龙骨龙身,四座角楼好像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正阳门好似一宝珠。通览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演两仪,四家、八卦之家,极富匠心。
明代北京城建筑的这种“双龙”布局,反映在华夏民族历史上,君权神授的思想。不言而喻,北京乃兴龙之地,帝王乃天降龙种。这种神奇的双龙布局设计,是中国古人的艺术造诣,还是天然的巧合,是一个谜。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