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炒股的时机到了吗?
【williamhill官网 2017年10月22日讯】卖房炒股,听上去是一个疯狂的举动,但是以今天的情况来看,似乎这会成为一种趋势而不是个别人的大胆之举。房地产市场的冷清和冻结,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预判:未来这五年,炒房依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选项。
于是,根据中国历来房市股市轮轴转的规律,不炒房的同义词就等于炒股。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现在就是卖房炒股的时候呢?简单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都显得不够严谨。
一、中国人为何迷信房市,不信股市?
卖房炒股这种说法,虽然自今年以来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真的要每个人都普遍实行,还是不太现实。毕竟,很多普通家庭只拥有一套自住房,如果把唯一的房子卖了去炒股,那么一旦亏损,最后就很可能落得“钱房两空”的下场。
卖房炒股这个事,本质上是一种赌博行为。即是用自己名下最优质的人民币资产,来换取大量的赌场筹码,然后在股市里全部“show hand”。当你把筹码在台面上全额推出的时候,其实就承担着极大的风险。
因为,这场赌局获胜的可能性是建立在你对自己将大概率获胜的预判之上的。但普通投资者的预判,靠谱吗?
简单来说,如果是在牛市末期、熊市初期卖房炒股。等待你的,一定是一场噩梦。卖房炒股唯一的时机,只能是熊市末期或者牛市初期。但问题是,要从宏观面判别牛熊、从技术面选股并确定买入卖出时机,是非常不易的。这个难点,坑死了大量的投资者。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中国投资者的集体心态,这些年已经被一买就跌的股市打击得很严重。大众投资者被股市坑久了以后,慢慢投资市场的主流风向就不继续在股市的方向上,而是开始往楼市转移。人们宁愿花费巨大的成本买房投资,也不愿意利用流动资金炒股。
大陆股民和其它国家的股民不一样,大陆股民普遍没有技术面的知识,不注重企业素质,而是短期追捧,就是媒体报哪家公司有可能涨,大家就一起去抢;一旦整个市场开跌,大家一窝蜂抛。股市游戏规则有点像击鼓传花。
这就造成了中国股市的“羊群效应”比其他很多国家都严重,一旦繁荣就是非理性繁荣,一旦下跌就是崩塌式下跌,需要依靠持续救市才能保持市场稳定。
据统计,投资中国楼市和投资股市的平均回报率是截然不同的。以五年为考察期,中国一线城市如深圳、上海的房价分别上涨了205%和94%,远超股市回报率。而根据彭博社的数据,从2011年至2016年,在各种主流投资选项中,中国楼市回报率最高。
投资中国股市的回报率只有在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超过了楼市,那一年的政策牛市使得上证的涨幅近6年来首次大幅度的超过楼市。不过,政策牛昙花一现,股灾很快来临,股市价格没支撑多久就迅速就回落,无数股民被坑爹。
有一种说法是,上一次股灾之后,中国股民90%已经把账户关掉,或者变成空档,不再投资,因为都已经输光光了。2016年末,A股投资者人数虽有1.1亿,但是有近60%投资者空仓。据估计,90%的股民输掉了一半以上的财产。这样下来最后的结果是,大家还是觉得炒楼比炒股更稳当、更挣钱。
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使得中国的股市成为了“零和博弈”的赌场,赢者全拿输者全输。对于那些位居于市场信息链条末端的普通人来说,屡次被坑的他们最稳妥的投资策略就是离开股市投身楼市。
不过,所谓的追求投资的安全和稳妥只是一时的策略,一旦市场风向有变,中国股民也是最容易激动盲目跟风的。人性的贪婪和盲从,一直以来在金融游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特点在中国的股市上显露无疑。
从问题的实质来看,无论是房子还是股票,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过是两种投机性的金融资产而已,整个经济体系的金融化和虚拟化把每个人都卷入其中,避无可避。普通人如果想用“不投资”的方法来逃世、避世,那么最先被拍死在沙滩的,就是这种人。
换言之,资产价格暴涨、货币贬值压力、劳动收入追不上投机收入的现实,逼迫每个人都只能选择跳进投资市场,无论你有没有准备好。但事实上,大部分投资小白面对这个金融市场完全是毫无知识的、财富的、策略的任何准备,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悲剧。
这个情况就是政治经济学家斯特兰奇所谓的“赌场资本主义”。金融市场使得整个社会变得极具投机性,而操纵这个巨大赌场的主要力量,是银行家、投资人和专业经纪人。以美国为例,其最富有的20%的家庭投资年回报为11%左右,次级富裕的20%的家庭则因投资损失了4.3%,而最穷的家庭投资损失令人惊异,达到了68.3%,其金融净值为负值。
这个可悲的现实说明什么问题呢?它说明在社会这个大赌场当中,控制金融体系的庄家依靠控制风险分布的方法来获利,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赌场的机制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转嫁机制,获利留给庄家,风险和负债留给赌徒。
不过,由于贪婪的永恒存在,只要给予一点点希望,屡战屡输的赌徒就会不顾一切再一次来到赌台,押上身家性命。最能代表其身家性命的财富形式,就是房产。
二、股市是否走到了大泡沫的前夕
赌徒心态让人们舍弃看上去更安全的房产,投身股市。那么究竟市场现在有多么贪婪呢?
根据著名的“恐惧与贪婪指标”,当前的全球市场已进入极度贪婪状态。该指标是判断市场情绪的领先指标,大于80被视为卖出信号,小于20被视为买入信号。我们通过相关图表就能直观的看到,股市恐惧和贪婪指数达82,属于“极度贪婪”。
但别忘了,一年前的今天,该指数只有39,市场属于恐惧的状态。实际上,短短一年时间,经济结构和增长不可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真正起变化的,不过是受市场信息和媒体引导的投资者心态而已。
照这样来说,在中国大陆这个不成熟的资本市场,炒股本身就极具风险,更何况是卖房炒股,风险就更大,是最不该做的事情。不过,现在的情形正在发生转变。中国的股市和楼市的作用正在发生反转。
原本,中国人迷信房市,不信股市的基本心态是很难改变的。但因为有宏观政策和金融手段,这种投资者的集体心态,正在被强行改变。
而回顾投机泡沫的历史,中国目前的投资市场,确实也走到了楼市行情衰落和股市泡沫成长的阶段。
从1929年著名的华尔街大崩盘、1980年代日本的股市泡沫,再到2008年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历史上的所有股市泡沫都有两大驱动力,一是经济泡沫,二是货币金融杠杆。两大因素相互配合,造就了大牛市。
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上世纪20年代的股市大牛市。1925年前,美国主要是佛罗里达的土地投机泡沫,1925年后才形成股市泡沫。“先楼市,后股市”的泡沫增长轨迹,似乎让我们闻到了熟悉的配方。
与此同时,柯立芝总统扩大自由贸易、放宽反托拉斯法、启动底特律汽车流水线等等办法,造成企业大合并,使得社会生产力暴增50%以上,从而带来了经济数据的增长。大型上市公司股价的飙涨有了经济基础。这使得股票市场有了两大驱动力的第一个,就是经济泡沫的支撑。
其次,在通过修改反托拉斯法等等办法做大上市企业之后,美国的金融部门开始加杠杆,他们通过商业银行向证券商贷款、证券经纪人再向客户贷款的方法,增加了市场的杠杆指标。1926到1929年证券经纪人贷款从2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这就使得市场具有了货币金融杠杆的支持。
于是,投机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钱流向了股市,推高了上市公司价格。尤其是通过当年美国版的“混改”从而做大做强的大企业,在这场大牛市中,股价上涨最快。
实际上,1929年的美股牛市为整个20世纪的牛市提供了一个基本模型和套路,以后的历次大型股市泡沫,都基本沿用着这个套路。不过,在当今的世界,尤其是新兴市场的股市,除了沿袭1929年股灾的套路之外,还极大的受到国际热钱和金融衍生品的推波助澜,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股市泡沫就是如此。外资的进出直接造成了日本股市的涨跌。
那么,现在的中国股市,是不是也和历史上发生过的一样,走到了一个大牛市、大泡沫的前夕呢?
就目前中国的股市而言,推高股市的两大因素中的第一大因素,即经济基本面数据的利好,已经具备。主导今年春季以后的股价走势因素,最重要的受益于经济刺激政策和供给侧改革,让企业业绩明显改善。
大企业间的重组并购,使得2017年1到6月上市企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6%。这似乎很类似于当年美国总统柯立芝采取的某些政策,做大上市公司指标,做高经济数据。
此外,还要考虑外资的因素。实际上,我们也看到,美国将中国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的既定事实形成了国际资本进入A股的驱动力。2017年前九个月,北上资金净流入增至人民币1555亿元,超过2015年和2016年净流入资金总和。似乎,多路资金抢滩A股是形成大牛市的基础。不过,影响A股最深的因素还是国内的天量M2。
十年来,A股的总市值从32万亿增加到62万亿。流通市值从不到9万亿增加到45万亿,其中外资的数量只占小部分。最重要的因素是,受美国量宽政策的连带影响,中国十年来的M2总量增加超过200%,而股市和楼市的资金池分别吸纳了2009年以来新增的天量人民币。而现在,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资金流向将从两大池子里的一个流向另一个。
简单来说,整个社会的钱突然变多了,总需要一个池子来盛。或者我们不要把人民币当成传统意义上的钱,而是把它视为赌场筹码。现在,赌场规定,过去最受欢迎的百家乐(普通人赢面最大的赌场游戏)不许大家玩了,剩下的主流游戏就只有21点和老虎机。
作为一个赌徒,你应该怎么选呢?希望大挣一笔块钱的人大概不会去玩老虎机,而会去玩看上去盈利更大的21点。股市,就是玩21点的那张赌台。
可以说,现在那些显而易见的投资机会,例如媒体宣传的大消费、AI人工智能、绿色经济、“吃药喝酒”,以及北韩危机之下的军工与航空股等等,都是赌场里的庄家有意在向市场透露讯号。
当你大胆的抵押掉房子,进入赌场的时候,不可能不留心这些庄家释放的讯号,但也必须对此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毕竟,在一个赢者全拿的赌场,你赢钱的机会,肯定是建立在别人输钱的基础上,反之亦然。归根结底,赌徒们比拼的还是技术。
【免责声明】williamhill官网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亦不构成投资建议。读者请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据此进行相关投资操作而产生的全部责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