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限制人口流入就能治好大城市病吗?
原标题:如何让人口笑着离开大城市
【看中国2017年10月9日讯】北京公布了未来20年的总体规划,其中将围绕2020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目标,重点治理大城市病。其中规划给北京划定了三条重要的红线。
首先,就是人口,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中心城区的人口控制在1,085万。北京去年的统计常住人口2,172万,也就是说这5年增加的空间极小,而且基本都得用在远郊区县上,从中心城区人口来看,其实已经超标了,所以我们提出的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未来北京的人口一定是从中心向远郊疏解,从北京向河北疏解的过程。其实这个转变可能已经发生了,只是还不明显,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只增加了2.4万,这和前几年动辄几十万的人口流入相比,已经踩了一脚急刹车。很多人预计2017年,可能北京人口就将彻底负增长。
其次,是生态控制线。到2020年,北京市生态控制区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例要达到73%,到2035年提高到75%。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水耗、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分别降低15%、17%和20.5%。
第三条红线是城市开发边界。规划提出,要实现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的“三下降”。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将由2015年的2,921平方公里减到2,860平方公里,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而中心城区则分别是910平方公里、860平方公里和818平方公里。很多人看到这,以为是又没地方盖房子了,不是这么回事,之前的规划是住宅建设用地供给增加的,而这里说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的是北京不能再继续摊大饼了。要控制北京的城市规模。
都说楼市远期看人口,中期看金融,短期看供需,人口肯定是大趋势,那么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人口能不能离开大城市。很多人之前都说过,不能!确实,在全世界人口离开大城市都是个难题,我们以房控人控制了这么多年,一线城市的房价都上天了,人也没有控制住。还有人举例大阪和东京的例子,说希望把东京的人口分流到大阪去,结果高铁修通,大阪的人口反而流向了东京。这些都没错,这些论据起码都说明了一点,让人离开产业,离开福利聚集地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还是抱着只往外轰人,或者用标准卡人的态度,那么疏解人口的政策最后一定会失败。
那么就不要疏解人口了吗?显然不是,北京和上海这样的超级大都市确实太拥挤了,大城市人太多,必然形成虹吸效应,让年轻人口都往这跑,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城市发展失衡,特别是在北方尤为明显,北京在华北中间,让其他城市根本就发展不起来,有点好东西就都往北京流动。人才会走,产业也往北京跑。其他城市发展越来越困难。那边还吃不饱饭,这边要环保要生态,所以京津冀发展水平差的太多,根本就无法同步。这种发展水平的差距必须要通过人口回流解决,否则根本无解。
刚才也说了,人口是不可能离开产业,不可能离开就业机会的。而大城市就代表了就业机会,代表了产业集中区域,更代表了社会福利,所以这时候就给我们提醒,人口是没办法离开北京的,你要让他离开,必须先让产业离开。疏解人口,必然是要把产业搬离北京,把福利疏解出去。把就业机会放到北京周边区,这样人口才能疏解。
所以我们看到,在疏解人口前面,现在加上了一个疏解非首都功能,也就是要把北京的蛋糕切出一块放到河北去,这就需要有勇气和魄力了,这就好比让你往外捐东西,找些废旧的衣服,一点都不费劲。但真让你拿好东西,就有点心里打鼓了,挑来捡去哪个都是宝。而且这不光是北京市的问题,还涉及中央机构和各大部委的问题,所以调动起来很难,割舍利益更难。把央行搬到河北去,整个金融街就都会跟过去,金融机构也全都会过去。但问题是这事央行肯定不干。同样道理,国资委搬到河北,二环一圈的央企总部也就都搬过去了,但国资委也肯定不干。所以真正的难点就在这。到底给河北什么东西,光拆几个批发市场是远远不够的,你的消费人群没有离开,做生意的人也就不会根本离开。要想真正的疏解人口,我们需要更多的看到首钢搬到曹妃甸的案例,搬走一个首钢就带动了几万人离开。但即使这个案例,我们也难言成功,甚至问题很大,首钢到曹妃甸后,连续4年亏损,也是元气大伤。而且曹妃甸的配套根本上不来,让首钢员工也是怨声载道,有的不得不为了生活往返于北京和曹妃甸之间。这些人其实也并未真的离开。
综合来看,我们要让人口离开大城市,光把目光盯在人的身上是肯定不够的,我们需要让整个产业迁移,甚至让整个生活福利整体迁移。这真得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下一步就要仔细思考,到底北京该拿点什么放到河北去。是CBD还是中关村,又或者是学院路,还是金融街?如果都舍不得,那这事估计就真悬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