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患难见真情!林徽因没选徐志摩是对的(williamhill官网 )

 2017-08-20 00: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林徽因与儿子梁从诫。
林徽因与儿子梁从诫。(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梁思成、林徽因,一对贤伉俪,在离去多年后,他俩的名字,仍不绝于公众的视野。

人们传说着他们不寻常的家世学识,传说着她的美丽、才华、爱情,传说着他半个世纪前,对一座古城的痴迷与眷恋。众多记述和传奇,让他们离我们更近,而有时,又仿佛更远。

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教书。
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教书。(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翻山越岭 考察建筑

上个世纪20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和美术系。面对西方世界完备的建筑史体系,他们萌生了从无到有创建中国建筑史体系的梦想。之后,在兵荒马乱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们开始踏上漫漫的寻找分散在中国各地的古代建筑的征程。

寻找、拍摄、测量、绘制……。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做出系统研究,向世界撩开中国古建筑的神秘面纱。

1946年,正是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候,中国大地伤痕累累。这个时候,人们关注的是生存的问题,没有人关心这片土地上被炸得面目全非的亭台楼阁。

林徽因在和梁思成一起工作的日子里,从来只肯画出草图便要撂挑子。后面,自有梁思成来细细地将草图变成完美的成品。而林徽因这时便会以顽皮小女人的姿态出现,用各种吃食来讨好思成。

林徽因并非不能自己画图,她要的就是这种被宠着的感觉,而宠着林徽因,只怕也是梁思成最大的快乐。

寻访中国古建筑,翻山越岭,得以在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发现这些珍贵的建筑遗存。梁思成利用鸭舌笔和墨线等简陋的制图工具绘制出当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准的建筑图纸,构图之精准、细节之精细,图片之精美,都令人惊讶不已。

战争结束了梁林的古建筑考察,也彻底摧毁了他们的健康。但是在大西南的流亡岁月中,以他们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知识份子以惊人的毅力,用几乎是燃烧自己生命的方式,坚持学术研究。

中国人未把建筑当做艺术,但建筑的构成与建筑装饰早已可独立成为一门艺术。而梁思成和林徽因合作的手绘图更是精美不已,基本上每一幅图都可以当做一件杰出的艺术品来欣赏。它们一张一张,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概要。

生活刻苦 相濡以沫

当费正清前去李庄看到梁思成夫妇二人的境况时,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后来,他在《费正清对华回忆录》一书中满怀深情地回忆当年去李庄看望他们的情景:“林徽因非常消瘦,……傍晚五时半便点起了蜡烛。没有电话,仅有一架留声机和几张贝多芬、莫札特的音乐唱片;有热水瓶而没有咖啡;有许多件毛衣但多半不合身;有床单但缺少洗涤用的肥皂;有钢笔铅笔但没有供书写用的纸张;有报纸但都是过时的!”

患难见真情,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梁思成林徽因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一巨著。

林徽因劳累过度,在大足石刻考察中又受了风寒,回李庄后肺病复发,这一病就是四年。为了给林徽因治病,医药费花掉了夫妇二人的大部分工资,余下的便赶紧购买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以防物价上涨。

实在没钱用了,梁思成只得乘船到宜宾委讬商行典当衣物,甚至把最宝贝的美国派克金笔和手表也当卖了。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只有天冷了才穿草鞋和布鞋,平时只能打赤脚。

梁思成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在李庄乡下的两间小屋里,开始了中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的编写工作。林徽因带病承担了该书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并执笔写了书中第七章五代、宋、辽、金部分。

费正清在他的对华回忆录中写到,“我为我的朋友们继续从事研究工作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而深受感动。依我设想,如果美国人处在此种境遇,也许早就抛弃书本,另谋生存门道。但是这个曾经接受过高度训练的中国知识界,一面接受了原始淳朴的农民生活,一面继续致力于他们的学术研究事业。”

阮籍《咏怀诗》有云: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这两句诗放在梁林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責任编辑: 辰君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