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济学家认为,各项需求均显示经济不具备持续回升的动力。(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17年7月31日讯】(williamhill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经常存在分歧,最典型的便是关于“中国经济周期是重回衰退还是走向复苏”的争论。从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有经济学家认为,各项需求均显示经济不具备持续回升的动力,谁又能保证这一次的“神话”在未来不是笑话。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二季度以来,中国各项经济指标看似靓丽均超预期。对于现在的经济形势究竟是“新周期”出现,还是资产泡沫化,经济学家们又有不同的看法。
据陆媒7月30日报道,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自二季度以来经济稳定超预期并非是靠需求拉动的新周期,因为从各项需求看都不具备持续回升的动力。
分项来看,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超预期,但7月以来欧美经济先行指标走弱,继而将拖累中国的出口;上半年房地产投资超预期,但一线城市房价和地产成交全面萎缩,三四线房地产的疯狂难以持续;上半年耐用消费超预期,但主要归功于房价上涨和房地产销量超预期对相关消费的拉动;最后从库存周期看,6月的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已经从高位连续两月下滑,意味着库存周期已至尾声。
姜超表示,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人们曾经见证过无数的“神话”,比如说2006-2007年的股市,2014-2015年的创业板,2015-2016年的一二线楼市,到了2017年又出现了三四线房价上涨和中国版股市“漂亮50”,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一次的“神话”在未来不是笑话?
从全球市场来看,真正持续创新高的股市是美国股市和德国股市,不过日本股市却持续低迷了30年。其实这些国家都有过金融资产泡沫化的问题,但是危机发生后,日本政府出手拯救银行,导致银行不知道该把钱投向哪里去,所以经济长期低效率和低增长;而美国和德国放任银行破产重组,把不良的金融机构淘汰,留下了的金融机构就会认真把金融资源投向该去的地方。
目前中国出现金融资产泡沫化的现象,未来中共政府应以去金融杠杆作为政策核心,减少无效金融供给。过去20多年官方一直在提及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但一旦经济形势好转,结构转型调整就出现停滞。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现在最关键的不是经济增速,而是彻底推进结构性改革,打破原有的行政体制和市场机制障碍。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对媒体表示,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来看,显然这次是周期性因素而非结构性因素带来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赖出口回升和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等反弹带来的周期性回升。“L型尚未到‘一横’的阶段,未来几年经济增速还会下滑。”赵扬预测,2018年GDP增速可能下滑到6.2%。
据大陆官媒7月27日报道,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说,“经过七年的回落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触底。在今后一段时间,需求侧的房地产投资和供给侧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变量。随着一线城市楼市降温,房地产投资将会回归常规轨道,出现低速、零增长抑或负增长。”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经过研究认为,上半年金融去杠杆只是集中在金融领域,没有触动实体经济。而日前结束的中国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并且着重去“僵尸企业”的杠杆和地方政府的杠杆。所以,下半年的经济去杠杆对实体经济将产生实质性的冲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经济看似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财政政策的显著扩张,下半年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财政紧缩,将对基建投资和GDP增速产生影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