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菲利普(David Phillips)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an Diego)的社会心理学家,他一直致力于死亡率与心理作用的研究。他的一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表明社会心理作用可能真的对死亡率有显著作用,换言之,“吓死”可能不仅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
“我曾考虑这个问题,就是人是否真的会被‘吓死’”,菲利普说,“可是如何研究这个问题呢?”虽然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压力会导致心血管的变化,但是由于伦理原因,心理原因致死的研究不可能在实验室里进行。
唯一的作法是到现实生活中找一个“天然”的例子,而这并不容易。因为这样的天然实验必须符合一系列苛刻条件:(一)这一事件只能对某一特定人群产生心理压力,而不影响其他的群体。(二)这一事件只产生心理效应,而没有实际的伤害行为。(三)这一事件与受试人群所享受的医疗水平无关。
符合这样标准的实验可真不好找,可是菲利普和他的同事们竟然找到了。在汉语和日语中“四”和“死”发音几乎相同,因此在相当的中国人和日本人中“四”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比如说有些旅馆没有四号房间,大陆空军飞机也不设四号等,都是这种认为“四”和“死”有关的忌讳所造成的。
菲利普和他的同事发现美籍日本人和中国人及其后裔的心脏病死亡率在每月四号创高峰,而在白人中却没有这种规律。尤其在华人聚居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如加利福尼亚华人每月四号心脏病死亡率比平时高出27%。即使在其他地区,这个数字也达13%。为了令人信服地解释这一现象,菲利普的小组还分析了其它的可能因素,如华人在这一天是否会增加饮酒、或者改变饮食习惯等。但他们发现在这些方面每月四号与平时没什么两样。
据称这是迄今为止最可靠的心理因素可能导致死亡的实际例子。菲利普的研究还涉及其他的方面,包括心理因素导致死亡的延缓或加速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人的精神在生命现象中的重要性。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