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端午节为何得吃粽子?(图)

 2017-05-30 00: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端午节为何得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你吃粽子了没?(图片来源:Fotolia)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提到端午节就要谈到中国历史上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贤臣,力主联齐抗秦,倡导举贤任能,富国强兵,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由于其时楚国奸臣当道,扰乱朝纲,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眼见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楚国,于5月5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

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人争先恐后划船追赶拯救,一直追至洞庭湖。而且楚国百姓也想借划船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之后每年5月5日划龙舟成为了纪念活动之一。此后,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赛龙舟,成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据载,“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动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争游,以娱神乐人,是祭仪中敬神的节目之一。此后,划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深受人们喜爱。

端午节的另一习俗是吃粽子,据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此外,在端午节小孩还会佩戴香囊,以避邪驱瘟。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責任编辑: 云淡风轻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