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网络图片)
【williamhill官网 2017年4月9日讯】愚人节这一天,北京突然宣布筹建雄安新区作为“陪都”。这个爆炸性的消息立即成为知识和专业人士的关注热点。普遍的第一反应是困惑不解,当局为什么要在此时做出这样一个关系重大且风险也极大的决策?
很显然,这一重大决策是在极少人参与的情况下,由习近平拍版做出的,因此,这个决策体现了他对首都治理挑战的理解以及他应对这个挑战的想像力,也就是说,这一决策折射了他的“中国梦”。
多年来,北京试图控制迁入人口的规模屡遭失败,以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迁都压力。发展雄安新区的决策是这一压力的结果。但是,雄安新区能缓解迁都的压力吗?我的判断是不能。中共定都北京,原本就有先天的缺陷,因为河北的生态和人文环境远逊江南,而在中央权力支持下,北京与河北高强度的工业发展,令这一问题更加恶化。雄安新区试图以巨大的资源投入来改变首都的生态和经济大环境,带来的风险,就是把原来北京的治理难题以更大的规模升级,从而给整个中国治理,带来更大的危机。
北京成为超大城市,其背后的机制与上海、广州和深圳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那就是高度依赖首都地位带来的资源榨取能力。如果仅仅是文化中心,北京不足以支持超大规模的城市经济,也就不会对河北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榨取过度。建立雄安新区,就是把北京对各种资源的榨取效应进一步扩大,这必然给其他地区的发展带来不利。
事实上,北京的治理难题,一方面是因为周边自然和人文资源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也有来自治理失败地区,尤其是来自治理失败的农村的人口迁徙压力,而发展雄安新区,既难以真正解决周边环境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反而会加剧另一个难题,即人口迁入的压力。
雄安新区大兴土木,必然需要向这个资源脆弱的地区引入大量临时人口,而这不仅不能疏导北京人口,反而会继续增加北京人口流入的压力,因为会有很多人追求进京就业得到雄安新区定居的资格。
雄安新区的目标是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这其实对于改善其他地区的治理十分不利。东北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环境比华北要好,但为什么会深陷治理危机,关键是许多人才对于在在本地发展已不报希望。而雄安新区的发展不仅不能回应这类地区面对的治理挑战,反而会加剧这类治理失败地区的人才外流。
总之,创建雄安新区的理念不是通过区域治理能力的良性竞争来推动资源和人才在空间的合理配置,而是借助中央集权来制造“样板”,这不仅会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会对全国的地方治理带来全面的激励扭曲。各省市会效仿中央,用行政手段集中资源各自发展自己的所谓“新区”,从而加剧农村和小城镇的治理危机,加剧中国的治理危机。
习近平为什么看不到这个逻辑?这是因为习近平难以改变对中央集权的迷信,而这种迷信,正是建设雄安新区的主导思想,也是习近平和许多主流精英们的中国梦的主导思想。雄安新区的创建过程,将是一个代价极为高昂的过程。历史上,对中央集权的迷信让中国付出过无法计数的生命和财产代价。如果雄安新区的高昂代价能够换来中国精英对“集权梦”的最后觉醒,那么雄安新区的试验,或许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