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轩集・杂感》是清朝诗人黄仲则诗作,其中造就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之名句。(图片来源:fotolia)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祭出来砸读书人脑门,百发百中,势必打落云端。
百无一用是书生
百无一用是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到底听哪句呢?这话当然有其他版本。文雅些的,如《围城》里这一段儿吃干醋:
苏小姐道:“鸿渐,你学过哲学,是不是?”
赵辛楣喉咙里干笑道:“从我们干实际工作的人的眼光看来,学哲学跟什么都不学全没两样。”
不文雅些的,就是:
你读那么些书,你能找到媳妇儿么?
应这句话,得问句子原作者黄仲则:
谁让你对读书人说这话,散播不良情绪来着?你歧视读书人吗,嗯?
解读黄仲则的诗句
然而,脱离上下文说文字,形同耍流氓。故此,我们先看看黄仲则(黄景仁)当年这诗,全文如下: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首句说,自己干啥啥不成,第二句“不平鸣”,出自韩愈安慰孟郊的话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是说,黄仲则自己仕途不甚妙,心情大不好。《儒林外史》里周进考不上,是抱着门板哭;黄仲则文雅点,咱不平,但咱可以出点儿动静。
第二联,泥絮,典出“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后面“薄幸名”就是杜牧那个“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咱考不上啊,失意落拓,江湖漂泊。
发了会儿牢骚,终于到了第三句: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里像是自嘲愤激,自己拿自己寻开心。
古来诗人,厚道些的,都懂得自嘲。陆游“此身合是诗人未”呢,苏轼还“我为聪明误一生”呢。看看就行,别当真。
如果光是这么撒一句泼,黄仲则这诗就失之凌厉,不够敦厚:考不上大学就说高考生全都糟烂,这牢骚人人会发;但能圆回来,才显得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黄仲则就圆自己的话了: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这里还是用典,还是按韩愈劝孟郊的说法:
“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以鸟鸣春……以虫鸣秋”。
所以黄仲则的态度还是:不进庙堂黄钟大吕,咱到底还是可以跟虫子一样鸣鸣嘛。
有才者的自嘲风格
如是,这诗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我没考上;心情不好;漂泊无根,到处碰壁。考试真没劲,读书有啥用啊!
但是——所有精华部分都在但是后面——我还是找愿意听我的人(比如我自己),给他鸟鸣春,虫鸣秋吧。
整体而言,这首诗的情绪是:
我是出不了书,但我可以自己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开心啊!
虽然有自我宽怀的嫌疑,但黄仲则这诗,颓唐里有洒脱。洪亮吉说黄仲则“咽露秋虫,舞风病鹤”。他是病,是秋虫,但还是可以咽露,可以舞风。
所以,以后,有人跟你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你可以直接甩这诗押尾两句: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我们是没啥用,但我们还是可以发声呀!
当然,本文重点不在于此。
黄仲则说自己“百无一用是书生”。然而,张维屏说:
“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以来,其惟黄仲则乎。”
包世臣是个爱吹的人,书法上,“自拟右军第一人”,但很看得起黄仲则,“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
《围城》里,董斜川口气极大,苏轼都看不起,但概括起时代来,还挺客气。说他老爹“他到如今还不脱黄仲则、龚定庵那些干嘉习气,我一开笔就做的同光体。”说明黄仲则是干嘉习气代言人了。干嘉时代,大半个世纪呢,一个人代言!
黄仲则觉得自己不得志,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就这么春鸟秋虫,读书写诗,三十五岁死掉,也成为有清一代的大诗人,被当做天才、仙才、六十年间第一人。
这样一个人,居然说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属于自嘲加撒娇。
赵翼“三分人事七分天”
赵翼曾经说,“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赵翼是什么人?不到三十岁入直军机,下笔千言,蹲地上都能写文章,倚马可待的刷字魔。三十四岁状元,本来要拟第一,乾隆认为清代陕西还没状元呢,取了他第三。完成了《廿二史札记》这种吓死人的玩意,论学术清朝屈指可数;论诗则与袁枚张问陶并列。
勤奋、学问、成就和才华,都足够。这么个老头,往地上一打滚一扯胡子,“三分人事七分天”,这是什么呢?自嘲加撒娇。
自嘲加撒娇,所以动人,是因为特殊的人说将出来了。黄仲则有资格拿自己寻开心,百无一用是书生;赵翼有资格做结论,三分人事七分天。他们说这话不会有反智的嫌疑,因为他们的成就书之竹帛了,无可替代了。
何况他二人撒娇完了,也没自暴自弃呀,还是该写诗写诗,该著书著书去了,“我们就是春鸟秋虫,要鸣”。
所以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三分人事七分天”。
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单看,似乎是给读书人撑腰的。
当然还是老规矩:不能脱离上下文。原句是: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衣服简朴,看去穷愁。
但肚里有诗书,气度自然华贵。
这里还有个对比的效果。即,气度高下,不看衣服,看内涵学问。
气度学问比衣服外物更体现内涵,这才是重点。
我知道,这么说一定有人不满意,一定有人觉得:写“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准是个仗著有点文化,就自鸣得意的穷酸吧?再怎么自夸,他内涵能好到哪儿去?
实际上写这句话的人,确实一辈子都没什么积蓄,没享过大福。四十来岁时,为了剁手不买东西,需要把铜钱挂在房梁上,要用时才拿下来——好阻止自己购物。送女婿出门,没有酒,只好劝女婿喝一杯泉水。工资很低时,自己开田贴补家用,还发明萝卜饭。家里买不起肉,就少吃饭。买不起车,就多溜达,安慰自己说对健康有益。想起故乡时,就念叨荠菜配肥白鱼,考虑青蒿和凉饼的问题。理想就是春天睡醒之后起床,穿了鞋子,踏着田,去踩新鲜野菜做饭吃。自己念叨说山间清风,江上明月,都是免费的,高兴得不得了。
这个人喜欢睡午觉。喜欢去和尚庙里蹭热水洗澡。喜欢赖床。认为人生最美的,就是早起梳了头,然后睡回笼觉。没有米了,就盘算房东明天要打牙祭,嘿嘿嘿,我可以蹭他的鸡吃。跟任何人,和尚道士、乞丐小官、醉汉农民,都坐得下来聊。爱讲冷笑话。喜欢热水泡脚。自己企图制作墨水,把房子差点烧了。自己酿酒,引发了家里人腹泻。爬山,看到亭子了,想歇脚,爬不上去,忽然一转念:哪儿不能歇呢?哎呀真是偷懒都有好心得啊!就高兴地坐下来了。他还很无聊地,将上面这些都写下来了。
这个人确实一辈子都不富裕。哪儿都安不下家,临了也没遗产。但最后他的人生,就用以上这些穷巴巴的日子,证明了肚子里有诗书,气度是可以很自在雍容的。他的经历,加上他的名字,本身就够证明“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只要饱读诗书,什么乱七八糟的日子,都能过出滋味和气度来。他确实可以拍着胸脯,“我写的我负责,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信看我吧!”
这个人叫苏轼。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