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秘密小屋外排起了长龙(图片来源:网络)
【看中国2016年10月14日讯】飞机抵达阿姆斯特丹的时候正是清早,乘火车到城中心的酒店放下行李,去街上找了一家早餐店,快快吃完早餐,拿着地图,就带孩子们直奔一个地方而去。天下着蒙蒙细雨,步行穿过几条街巷,赶到那个地方,离开门还有20分钟,而眼前排起的长龙真把人给吓住了:人们穿着厚厚的外套,裹着保暖的围巾和帽子,秩序井然地排着长队,那队伍拐了好几个街角,竟然看不见头!啊,你能猜到这是做什么吗?在阿姆斯特丹,什么地方具备了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让全世界的旅游者都来朝圣一样地参观?
原来是为一个女孩,一个叫安妮.弗兰克的犹太女子,她生于德国,在纳粹统治期间随父母举家逃往阿姆斯特丹,后来荷兰也被纳粹德国占领,他们一家不得不躲藏起来。在闹市区这座普通建筑物里,有一间“秘密小屋”,就是他们躲藏的地方,那时她才十三岁。她每天写日记,对纳粹如何迫害犹太人有详细的记载,除此之外,日记里还充满了一个13岁少女对人生的梦想,青春的反叛,对爱情的朦胧追求。安妮一家4口和后来住进去的另外一家3口,以及一个单身,共8个人,在那所房子里躲藏了25个月,终于还是被发现,关进了纳粹集中营。就在那个集中营被解放之前的一个月,安妮染上伤寒,死于非命。
安妮的父亲是他们家唯一的幸存者,他将安妮的文字整理成一本书,这就是经典名著《安妮日记》,这本书成为20世纪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图书之一,安妮本人也成为纳粹时期最著名的犹太人受害者。1999年,她被评选为《时代杂志》“20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一颗编号为5535的小行星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叫作“5535安妮.弗兰克”。直到2004年,荷兰人选举“最伟大的荷兰人”,安妮还是排名第8位。
回想从资料上看来的安妮的一生,再看眼前这条寒冬里的长龙,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不忘历史”,在一个真正不忘历史的地方,人们不会天天挂在嘴上说这句话,而是在每天生活的细节里,人们拥有缅怀历史的机会,每一代人都在这些机会里了解历史,学习教训。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有些地方的文明是线性发展的,重蹈历史覆辙的现象不是说完全没有,却真的几率很低,因为人们生活中每天都有足够的提醒,而每一代人也都自觉地把这样的提醒变成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另外一些地方就不是这样了,那里的人那么快就忘记历史,那么快就重蹈覆辙,三四百年一个大循环,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小循环,纵有千年历史,文明的进步却依然缓慢,真要好好问一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再访“秘密小屋”
我的眼前摊开着《安妮日记》,一页一页往下读,内心的感受难以言表。一个只有13岁,正待含苞欲放的花季少女,却不得不随家人一起,躲在不见天日的“秘密小屋”里,长达两年之久,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他们是犹太人!人类的罪恶再莫过于此了,安妮日记里的每一个字,都是对此恶行的控诉!然而,这个还未成年的女孩子,却是用她对人类深怀的悲悯写下这一篇篇日记的。
安妮日记从1942年6月14日开始,到1944年8月1日嘎然而止,因为8月3日,纳粹警察突袭了“秘密小屋”,躲在小屋里的8个人全都被逮捕,送往关押犹太人的集中营,那时候战争已经接近尾声,盟军开始大规模反击,纳粹德国节节败退,但他们仍然在做垂死挣扎。就在集中营被解放的前一个月,安妮死了。小屋里的8个人,除安妮的父亲之外,无一幸存:安妮的母亲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绝食而死;小屋里的另一家,达恩先生被送进了毒气室;达恩太太被关进集中营以后不久就死了;他们的儿子,安妮的小恋人,17岁的皮特下落不明,多年后有人证实他是在纳粹摧残年轻人的“死亡行军”中丧生的;小屋里还有一位牙医杜赛尔先生,被送往德国,死在诺因加默集中营;而安妮和她的姐姐,死于集中营里流传的伤寒症。这是我在“秘密小屋”里获知的信息,参观“秘密小屋”的全过程,我的眼里一直含着满眶的眼泪。
“秘密小屋”,坐落在阿姆斯特丹王子运河边,是一栋好几层楼的普通建筑,当年,这栋建筑归安妮的父亲所管理的一家荷兰食品加工公司拥有,底层是库房,二楼是办公室,三楼是会议厅,会议厅里有一个书架,挡着一扇隐秘的门,这门背后有一个陡峭狭窄的楼梯,就是通向“秘密小屋”的。
到达阿姆斯特丹的第一天,我们就带孩子们去看“秘密小屋”,却被排在寒雨中转过几个街角的长龙吓住了,被告知要排2、3小时的队才能进去,看孩子们衣着单薄,我们只好作罢。离开阿姆斯特丹的最后一天,我们又去了“秘密小屋”,依然是看不到头的长龙,但这一次,我们通过游船公司,每人花了比门票多四倍的价钱,终于不需要排队就进去了。
走上那个陡峭狭窄的楼梯,你会看见安妮日记里描绘的每一个场景:8个人轮流使用的卫生间;削土豆、洗草莓的袖珍厨房;安妮那张用躺椅搭成的小卧床;可以望见外面鸟儿飞翔和飞机轰炸的小天窗;皮特的小阁楼,也是安妮在躲藏的日子里最喜欢去的地方……所有这一切让你不堪想象,你无法相信这8个人,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躲藏了两年之久,一分钟也没有离开过!
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助者,这是无法做到的事情。有四个安妮父亲的同事和下属,在两年里从不间断地帮助他们,要知道,窝藏犹太人被纳粹发现是要砍头的,但正义和良心给了这四位好朋友信心和勇气,他们义无反顾地提供着帮助,直到最后有人告密,四个人都被抓,好在那时战争快结束了,被抓的人最后都安然无恙。至于告密者,至今仍不知晓,有人怀疑是库房里干活的工人。
而最让我痛心的是安妮,这个心地善良,有着独立超群的思想,又具备如此卓越的写作才华的女孩,刚过完15岁生日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她死以后不到一个月,纳粹就投降了,集中营就解放了,被关押的犹太人就重获自由了。安妮,如果你能等到那一天,你就能扑进夏天的怀抱,呼吸新鲜的空气,置身在花的海洋里,倾听鸟儿尽情地歌唱,还能重新背上书包,和你的朋友们一起去上学,这不都是你日记里反复表达过的心愿吗?哦,就这一个月,你却没有等到……写到这里,我又一次泪流满面。
安妮在日记里写道:“终有一天,这场可怕的战争会结束,那个时刻即将到来,我们这些人将重新成为人,而不仅仅是犹太人!”
她又写道:“我知道我要什么,我有我的目标,我的观点,我的信仰和爱。”“我要活下去,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安妮和她的日记一起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如今,“秘密小屋”变成了“安妮.弗兰克之家”,每年有上百万人来此参观;她的书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几千万册,成为20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我在展览橱窗里,看见一本民国时期的中译本———《少女日记》,译者是彭思衍,由淡江书局印行。我又在纪念品商店里,买了两本2011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安妮日记》,译者是李文雅、张霖源。20世纪50年代,《安妮.弗兰克的日记》还被改编成话剧,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上演,当这个剧目于1956年10月1日,在四个德语国家的七大城市同时上演时,带来空前轰动,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德国民众为他们在二战中对犹太人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愧疚。人们逐渐明白,纪念安妮,就是纪念所有被迫害的犹太人,就是提醒人类牢记历史的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
然而,这样的悲剧真的不会再重演吗?离开“安妮.弗兰克之家”的时候,我12岁的小女儿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令我感到悲哀的是,战争、无数生命的失丧,并没有改变一个事实,人们依然在彼此轻视,种族歧视、信仰歧视、性别歧视、性取向歧视等等,像是当年对犹太人的清洗运动至今仍在继续,但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这样的事情还可能再发生,这一念头纠缠着我。(what I find sad is that the war,The lives lost didn't change the fact that people are still looking down or race,religion,gender,sexual orientation,etc. It's like the holocaust is still going on today,and no one realize it. it haunts me that this is likely to happen again.)”
女儿的话在我心里产生更大震撼,她一个孩子,有些想法有她自己的稚嫩和偏颇,但她说得不错,看今天的世界,各种歧视依然存在,文明之冲突导致的战争时有发生,ISIS组织还在滥杀无辜……这一切都在表明,悲剧有可能重演。然而,这世上仍然有善良正直的力量,抵挡邪恶的漫延。我的女儿,一个12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已经开始对人类事务加以关注和思考,这不正是希望所在吗?安妮.弗兰克之家也正承担着一个使命:致力于世界的教育事业------反对种族歧视,加深世界各地年轻人之间的了解,他们特别设立了一个国际青少年中心,作为各国青少年交流的场所,常会举办一些有关国际问题的讲座和讨论会,但愿这些努力都不会白费。
在“秘密小屋”里写成的“安妮日记”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正如恩斯特.施纳贝尔(这是一位德国作家,他在1958年出版了《安妮.弗兰克------勇士的肖像》一书,补充了安妮最后几个月在集中营的生活状况。)所言:“她的声音被保存下来,这是几百万沉默者中的一声呐喊,虽然这个呐喊声是那么的微弱……但他比杀人者的嚎叫声更持久,比这个时代中所有的声音更响亮!”
灵魂的拷问
写完安妮.弗兰克的故事,我心里似乎还有话要说。在整个过程中,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从安妮的日记里,你可以看出,弗兰克先生是一位性情高贵的人,当初那间“秘密小屋”在他管理的公司楼上,他一家四口住进去已经很局促了,但他抱着“多救一人是一人”的心愿,邀请了另一家犹太人与他们共享空间,后来在外面风声更紧,纳粹对犹太人迫害更厉害的时候,他又决定腾出空间来救助一位犹太人的牙医。八个人在那样一个狭窄的空间里生活两年之久,难免产生矛盾,每次都是弗兰克先生谦卑忍让,用他平和智慧的心调解矛盾。弗兰克先生又是一位对各样知识和学问都充满激情的人,是他鼓励安妮广泛阅读,勤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安妮用来写日记的那个本子,也是她父亲在她13岁生日的时候送给她的。
战争结束之后,弗兰克先生是他们家唯一的幸存者,当他辗转回到阿姆斯特丹的时候,曾经帮助他躲藏在秘密小屋里的朋友,将安妮的日记本和其它一些手稿交给了他,这些手稿都是他的朋友们在他们被捕之后,从秘密小屋地上的旧纸堆里找到并保存起来的。弗兰克先生的内心产生极大震荡,他在极度痛苦中向上帝发出求问:“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家里的其他人活下来?”这样的疑问,使他内心产生巨大愧疚。当时,愧疚心理在犹太人的幸存者中普遍存在,他们为死去的亲人痛苦,为自己的幸存愧疚,很多人一直都活在这样的阴影当中。
弗兰克先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灵魂拷问,终于决定走出生命的阴影,去做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他把安妮日记抄录下来,在亲友中传看,最后决定拿去发表,他联系了好几家出版社,都遭到拒绝,原因是,战争刚结束,人们都害怕回顾,潜意识里想用“向前看”的思想,将那份惨痛经历尽早忘记。而弗兰克先生认为那是错的,人心只有敢于面对惨痛的教训,才能变得强大,而邪恶,也只有在强大人心的抵制之下,才不能重新抬头。他继续不遗余力地奔走,终于,阿姆斯特丹一家出版社用荷兰语发表了安妮日记,书名就叫《秘密小屋》。书出来后,很快就被翻译成德文,德国书商起初都不敢把书陈列在商店橱窗里,因为这毕竟是对自己国家所犯罪行的控诉!但这本书很快就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反响,接着又被翻译成法、英、美等几十种文字,甚至包括孟加拉语、斯洛文尼亚语和世界语。我在安妮.弗兰克之家的展示橱窗里,就看见韩文、日文和中文版的《安妮日记》也在各种译本中间。
我不得不对弗兰克先生充满敬意,他所做的努力,意义远大于只是出版了一本女儿的日记,他让一个在纳粹迫害下的微弱声音,不断回响在20世纪的天空,也许还会持续回响更长时间,而这微弱的声音,不断唤起人们对灵魂的拷问,在这样的不断拷问中,人们可以认清善恶,用上帝赐给人心灵的良知抵制这世界的邪恶。
我还要说的是,一个不断在上帝面前拷问自己灵魂的民族,是离救赎不远的民族,以色列民族无疑是这样的!历史上曾经多少次,以色列民族遭到大规模的迫害,他们流离失所,在地球上被人抛来抛去,像任人宰割的羊群。但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民族像它那样顽强,在巨大的灾难中仍然保持着民族的独一性,它的进取,它的卓越,它在全世界各个领域所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无一不在提醒人们: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有人说,这个世界少了以色列,人类历史将会重写。
是的,这个民族有他自己内在的信心,它相信自己民族是神的选民,每个世代里,都有先知起来,不断地告诉自己的人民,不要忘记上帝选民的身分,民族的苦难,是因为背离上帝得到的惩戒,要在苦难中吸取教训,重新遵行上帝的法则。这样的灵魂拷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以色列人寻求上帝,每一次的回转,上帝也都以加倍的恩典回应。当神的儿子耶稣来到人世的时候,更把上帝的福音首先带给以色列人,但这一次,以色列人拒绝了,他们把耶稣钉上了十字架,这之后,他们所经历的一系列苦难,是否是为此罪行付上的惨重代价?
看来上帝对自己选民的要求是格外严格的,这样一个优秀的,又常常会自以为是的民族,上帝允许苦难不断发生在它的身上,但是,上帝在《圣经》中也有清楚的启示:“当数字满了,以色列要全家得救!”“数字满了”是指外族人被救赎的人数。在世界的末了,如果外族人是一个一个经过灵魂的拷问而接受上帝救恩的话,以色列则是整个民族要得救。这一启示告诉我们,这位独一真神会始终恩待他的选民,同时,这一救恩,也会临到那些经过灵魂拷问而寻求上帝的外族人身上,包括你和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