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家长聚集在江苏省教育厅及省人民政府门前抗议
【williamhill官网 2016年06月07日讯】新闻事件回顾:五月初,中国教育部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为名,出台了一个“跨省生源计划调整”,其中将江苏高考录取指标中的3万8千个名额划给了西部省份,引发全省考生家长的不满,万名家长参与抗议,要求真正的“教育公平”。
江苏,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老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无数才华横溢的吴楚子弟,诞生出一代代文化、艺术、教育领域的杰出大家。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江苏取中的状元、进士高居全国第一位,甚至占据近一半。
减招引发的抗议
寒窗苦读金榜题名,是江苏人的传统。江苏人骨子里对读书有着近乎于狂热的执著,即使是在知识份子被打成“臭老九”的年代,满腹经纶的老先生,私下也是极受人尊敬的。
现在,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是决定孩子今后命运的唯一砝码,也是老少三代的希望。
3万8千个录取名额被调出的消息,在距离高考只有20多天的时候公布,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炸懵了江苏人。这意味着将有3万8千人失去上更好学校的机会,或与大学失之交臂。
温顺的江苏人,终于愤怒了。
5月14日,大批家长聚集在江苏省教育厅及省人民政府门前抗议,要求还江苏考生“教育公平”,遭到特警镇压,多位家长被群殴、抓捕。
面对来自国家机器的暴力行为,一位家长在诗中写道:“孩子,你可知道,当我四脚朝天地被人抬着,当我衣不遮体地露在外人面前,我愤怒、我羞愧,我没了家长、长辈的威风,没了知识分子的尊严,我如同枯黄的叶子,如此轻、如此轻贱地飘落⋯⋯”
个中的悲愤与无奈,令无数人湿了眼眶。
最终,在武力维稳、网络删帖、单位排查种种手段压制下事态被平息了,但江苏人的愤怒就此平息了吗?
江苏人为什么愤怒
此次引发民众抗议的重心,其实并不在减招本身。公众质疑教育部计画不但违反“教育公平”原则,也有违程序公正。
教育部称,江苏湖北等省教育资源丰富,升学压力较小,升学率高,需调出招生名额支援西部,促进区域“教育公平”。
江苏虽是教育大省,若论教育资源,与京津沪不可相比。江苏高考素有“地狱模式”之称,考题之难、录取分数线之高,令其它地区望其项背。一本录取率只有9.9%,排在全国的倒数第十位,升学压力可想而知。
录取率排名几乎垫底的江苏,这次被调出3万8千个名额。而高校最集中,一本录取率排名第一、二位,分别为24.42%和24.02%的北京、天津,却没有调出一个名额。排名第三的上海,也只调出5000个名额。
家长们认为,依据这一理由的调整计划是在公然侵犯江苏考生的升学权。江苏教育厅官员高调回复家长的质疑时说:今年江苏考生人数减少了3万,作为教育发达省份,理应支持和服从国家政策。
一句谄媚,犹如芒刺扎痛了几千万江苏人的心。
江苏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人口大幅度减少必然使考生数量减少。老老实实替国家分忧,现在政府却要强抢因政策执行得好而得来的唯一利益,这与卸磨杀驴有何分别?
高招调控事件的背后
有学者认为,高考调控事件从表面看是教育问题,其实是政治问题。
京津两地权贵集中,集团利益不能撼动自不必说。从维稳的角度看,调入指标的省份,大部分是社会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失学孩子越多,社会隐患越大。多给升学指标,可以减少不安定因素。
中国民办高校,是权贵集团的聚宝盆。随着生源下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高校招生越来越困难。此举将更多的孩子逼入这类学校,既保证了利益集团的蛋糕不会缩小,又缓解了就业的压力。
由此看来,高招调控可谓一举数得,实乃高招。有民众抱怨说官老爷们坐在庙堂之上一拍脑袋,就决定了无数学子的命运。委实是小瞧了官老爷们的智商,如此高招,岂是一拍脑袋能想出来的。
至于说为什么就湖北、江苏出让这么多名额,表面看是湖北离得远,江苏人温和,比较好控制。但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黑幕,不得而知。
对各层官僚的作派,家长们讥讽说,教育部打着“公平”的旗号,赤裸裸的“维护特权利益”,遮羞布都扯掉了还偏说裹得严实。而江苏省官员以人民的利益捞取政治资本,对公众的抗议,不但回应冷漠,甚至调动特警镇压。从上到下,俨然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
在民主国家,凡涉及到宪法中的个体公平原则的法条制定时,必须听取各方意见,慎之又慎。
美国“平权法”在教育界因“公平”原则屡次引发争议,法案的修改经各级会议反复讨论,好几年仍在法院等待通过。
而中国教育部一纸红头文件,就决定了关乎数百万考生与家庭利益的重大事件。至于是否违法,是否公正,民众意见如何,根本不需考虑。这也是中共建政以来一贯的作法。
教育是谓国之根本。当教育这最后一条看似公平的底线被打破时,这个政权离分崩析离的日子还会远吗?其实中国教育早就沦为权钱角逐的一个标的物,又何曾有过真正的公平。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