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代的蒋介石。(网络图片)
蒋公平生诗作不过十余首,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其远大的思想与抱负。
早年,蒋公获清廷公派去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士官预备学校──振武学校。不久,就由浙江同乡陈其美介绍加入了同盟会。蒋公对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俄国和日本的侵华野心有清醒的认识。1909年,他有一首小诗《述志》,述说一个热血青年的报国之志: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此诗可谓其代表作,其平生之志趣、抱负,都可以从中窥见。正是堂堂军人本色。
蒋公故乡所在的溪口雪窦山景色绝佳,他一生中曾多次登临,乐而忘返。尝嘱夫人宋美龄实地勘测,拟建成中国第二庐山。1920年11月23日曾有《雪窦山口占一绝句》:
雪山名胜擅幽姿,不到三潭不见奇。
我与林泉盟在夙,功成退隐莫迟迟。
此诗有传统文人怀抱,兼具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出世情结。
1925年2月,蒋介石率军东征陈炯明,连克东莞、石龙、常平。2月10日军次常平,作《常平站感吟一绝》:
亲率三千子弟兵,鸱鸮未靖此东征。
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涕泪横。
此役原计划以滇粤桂联军十万之众为主力,东征开始后,滇军杨希闵部和桂军刘震寰部却按兵不动,唯右翼的粤军和黄埔校军进展迅速,并付出重大牺牲。这就是诗中的“孤愤”之感的来由。
1926年北伐时期,《江西日报》创刊。应江西省主席李烈钧之请,当时镇守南昌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作诗道贺,发表在12月1日该报创刊号上。诗题《贺〈江西日报〉诞生》: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这掀天倒海的潮流,
竟已仗着自然的力,
挟着它从珠江来到长江了。
潮流是什么,是什么?
不是绿的水,是红的血和黑的墨。
今天我们的血已染红庐山的面,鄱阳湖的口。
这黑的墨,正拌着那红的血,
向着长江的水流去。
这新诞生的《江西日报》,
就是挟着这墨的力和着那血的力,
一直冲向黄河流域去。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
呀!好革命的势力!
这样一首白话诗、自由诗,也就是所谓新诗,出自蒋公的手笔,可见其思想之新。
1928年,蒋介石重新开始北伐,铲除了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势力,并使东北张学良易帜,基本完成了国家统一。但北伐军在途中曾遭遇日本人的阻挠,使得5月3日“济南惨案”发生,侵占济南的日军屠杀了中国军民五千余人。这年11月,已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外出视察,21日于安徽怀远作《出发校阅撰歌二则》。
其一曰:
五月三日是国仇,国亡岂许尔优游。
亲爱精诚,团结一致,快来共奋斗。
革命革命,牺牲牺牲,黑铁赤血,求我国家独立平等与自由。
独立、平等,中华民国乃得真自由。
其二曰:
北伐虽完志未酬,男儿壮志报国仇。
报国复仇在革命,革命未成死不休。
可见其一派爱国情怀。
1935年7月27日登峨眉山,作《游峨眉口占》二首:
其一曰:
朝霞映旭日,梵贝伴清风。
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
其二曰:
步上峨眉顶,强消天下忧。
逢寺思慈母,望儿感独游。
第一首景中寄兴,表达身居绝顶的快意。第二首由忧国转而思亲,述说忠孝不能两全之憾。
1945年10月9日,即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一个国庆前夕、国共和谈之“双十协定”签署前夕,蒋介石于重庆作《大中华歌》:
战胜强权,复兴中华。协和万邦,威振迩遐。
完成国民革命,建立平等自由大中华。
民族解放,民权吐葩。民生乐利,自由开花。
实现三民主义,建立富强康乐大中华。
五权并立,五族一家。民国万岁,宪政孔嘉。
厉行五权宪法,建立统一独立大中华。
是为歌词,一咏三叹,尽述其建国理想。
1950年10月25日,蒋介石将其五年前所作“五箴”修订为“四箴”。
《法天自强箴》:
中和位育,干阳坤阴。至诚无息,主宰虚灵。
天地合德,日月合明。主敬立极,克念作圣。
《养天自乐箴》:
澹泊冲漠,本然自得。浩浩渊渊,鸢飞鱼跃。
瀀游涵泳,活活泼泼。勿忘勿助,时时体察。
《畏天自修箴》:
不睹不闻,慎独诚意。战战兢兢,莫现莫显。
研几穷理,体仁集义。自反守约,克己复礼。
《事天自安箴》:
存心养性,寓理帅气。尽性知命,物我一体。
不忧不惧,乐道顺天。无声无臭,于穆不己。
这一组箴言,用于自勉自励,内容大致为中国古人修身养性格言的集合重组,见出其对于传统处世哲学的皈依。蒋氏一生中,自箴之作尚多,如“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其介如石”、“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于仁义之中”、“父母期我,克成完人,小子今日,过恶满身,曷不痛艾,日新又新,而今而后,庶葆天真”、“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1953年10月31日,夫人宋美龄以画为蒋祝寿,蒋介石作诗《为夫人题画》:
风雨重阳后,同舟共济时。
青松开霁色,龙马动云旗。
后来的岁月里,蒋宋间仍不时有诗画合作,如题竹诗句:“雪筠彰清节,耸翠傲岁寒。”题荷花诗句:“风清时觉香来远,坐对浑忘暑气侵。”人生渐入晚境,诗亦渐近闲适安恬之风了。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