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 2016年04月24日讯】4月23日,微信公众号“商政参考”转载了一篇文章,作者名字不详。文章一开头就这样指出:“我知道,因为钓鱼岛的纷争,因为日本政客在历史问题上的暧昧,因为还有难以抹去的历史伤痕,不少中国人对日本报以疑虑、鄙视、愤怒的态度。尤其在互联网上,宣扬一下所谓的民族主义,痛骂一下小日本,往往都能收获更多的认同和点击量。这是事实,我们也不必否认。”
但作者同时指出:“(当中)自然也难免有极端的言论,比如这次日本九州地震后,微博上就有人贴出了这样的内容(见下图)……”
今年4月日本发生地震后,有人贴出“热烈庆祝日本大地震”的横额。(网络图片)
作者认为:“……有一个事实,我们也必须正视,那就是在地震面前,我们没有任何嘲笑日本的资格。”
作者举例——以这次地震为例,4月14日晚,发生6.5级地震,4月16日凌晨,又发生7.3级地震,地震强度仅次于2011年的311地震(9.0级),但到目前为止,约50人遇难,1000多人受伤。震级高,震源浅,人口很稠密,但这么少的伤亡,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背后,则是对地震的严谨态度。地震灾害学上有这样一句话: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在日本是一条不可触犯的底线。
据悉,在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家,建筑物的抗震标准由《建筑基准法》和《建筑基准法施行令》严格规定。
《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只有设计符合该法的建筑才被允许建造。根据这部法律,建筑材料都要经过官方认证,不合格的建材很难在市场上流通。
如此严苛的规定,导致在日本,很少有豆腐渣建筑的出现。对比日本,想想兲朝,还是很惭愧的。
日本地震震坏了市政府大楼 原因却让人称赞
当然,在这次九州地震中,依然有建筑倒塌,其中熊本县宇土市政府大楼也摇摇欲坠。是这栋大楼不合格?
据“日本窗”介绍,这栋政府大楼建于1965年,是一栋51岁高龄的楼房。早在13年前的耐震诊断中,就被专家评定为“无法抵抗烈度6以上的地震”,由于设计原因无法改造,只能拆掉重建。
市政府大楼在地震中被震坏,原因却让人唏嘘。(网络图片)
13年前就知道大楼无法抵御强震,为什么迟迟不采取措施呢?日本媒体的答案让人唏嘘:由于财政紧张,同时需要进行耐震改建的建筑物很多,当地政府只能优先进行学校抗震加固,至于政府大楼,一拖就是13年之久。
直到去年,当地政府才启动了该大楼重建计划,今年3月刚刚召开了一次说明会,但突如其来的地震就将这栋楼摧垮了。
这既验证了耐震报告的准确性,任何侥幸都是不可取的;但因为要给学校加固,宁可政府大楼排队,多少也让人感慨。
感慨的 还有很多……
比如,据“林萍在日本”介绍,大地震后的熊本永旺超市,货量又多又便宜:饭团含税10日元(原本108日元);原本429至537日元的盒饭现在100日元;部分原本108日元的面包现在含税只要30日元,还有一部分只卖半价。
饭团原本108日元,现在10日元,相当于6毛钱人民币。
原本429~537日元的盒饭,现在100日元,相当于6块钱人民币。(网络图片)
很多食品地震后只卖半价。(网络图片)
关键时刻,彰显人性。这样的超市,不管是哪个国家,都是值得点赞的。但也不是哪个地方,都有这样的超市。
2008年汶川地震后,日本地震救援队一张照片让人为之动容
过去几年,中日关系起起伏伏,但也有让人感动的时刻,那就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日本地震救援队在四川的细节。
当时《新京报》有一篇文章这样说:“我相信,今天,5月18日,每一个人要是在新浪网图片新闻栏目看到这条消息:5月17日,日本搜救人员向遇难者遗体默哀,谁都会悚然动容。消息称,当日7时25分,日本救援人员历经16个小时的搜救,在四川青川县乔庄镇一处倒塌的六层楼房废墟中挖出两具遇难者遗体,然后他们包裹好遇难者遗体,然后列成两队,向遗体默哀送别。
当时这张照片,让很多中国人也为之动容。(网络图片)
这位女子死得很体面,她的遗体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异国搜救人员向她默哀。即使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日本救援队仍要一丝不苟地包裹遗体,将其摆放在中间,然后分列两行纵队,庄重肃穆地向遇难者默哀,不仅体现了严谨、认真、执着的处事作风,也表达了他们对死难者的尊敬和对生命的敬畏。”
地震面前,日本人表现出高素质 让我们没有任何嘲讽的资格!
很多人会说,日本是多地震国家,因此应对地震经验更丰富,这是事实。
这次九州地震,一些灾民刚开始也缺水缺食,也有颇多不满,这也是事实。
但如此少的伤亡,如此对严苛规则的遵守,如此彰显出的向善的力量,仍然值得这个世界感叹。
日本的一些政客让人有所争议,但在地震面前,日本人表现出的这种高素质,让我们没有任何嘲讽的资格!
文章作者在最后写到:“国人对日本不能一味的鄙视和叫嚣,抵制和杀戮,猥亵加歧视。对美日德也不能仅仅是赞叹而止,我们学习了吗?改进了多少?很难试试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